2016年05月11日 星期三
大学生疯狂的饭局只是成长的烦恼

■教育时评

    文·杜建锋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随机向460位大学生调查,29.31%的受访者聚会频率达到每周两次以上,其中本科低年级占63.52%。所有受访者中,38.08%的大学生在聚会社交方面的开销占生活费的比例超过30%。(5月9日《大河报》)

    大学聚餐似乎已成为许多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那么,聚餐多了到底是福还是祸呢?既然聚餐社交的风气坏处多多,何以大学生们还是趋之若鹜,唯恐落于人后呢?从参加聚餐者的角度来看,从饭局中得到收益远大于参加聚餐带来的损失是重要原因。聚餐需要成本,包括时间与金钱的成本,当这个成本远小于其“结交朋友,联络感情”得到收益时,欣然前往便是人之常情。何况大学生都是成人,心里都有一本账,当其花费的成本远大于其所得的收益时,自然就会想尽办法予以拒绝,对此,我们大可不必担心。

    客观来说,大学是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既要学习一定的文化知识,也要有相应的社会实践。大学校园虽有象牙塔的美名,但其绝非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绝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进行一定的社会教育也是应有之义,因此大学生除了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必要的社会知识也必不可少,进行人际关系实践是其认识社会进而融入社会的刚性需要。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社会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人际关系本来就是复杂的,既然如此,大学生走向社会和迈向成长就必然经历人际关系交往这一课。

    而“结交朋友,联络感情”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所谓的饭局只是人情交际的手段。想想社会种种饭局,我们就会多少有点释然,毕竟大学生们饭间交流是轻松的,虽说仍然可能会有劝酒等环节,但席间的倾诉与感情交流依然是主流,甚至大学生还能学到一些交往礼仪与技巧,而这些是书本上所没有的,从实质来说这也是一种学习与体验。

    不能否认,过多过滥的聚会将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也可能会带来一些经济压力,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大学生们既然已经是成人,就需要成长,就需要一些经历。而大学的经历不能只有青涩与美好,还应有人情交往与世俗气息。

    以此而言,大学生们疯狂的饭局不过只是成长的烦恼,其所带来的影响或许并非不可控,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不能只有文化知识的学习,毕竟丰富的经历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