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晓彤
人的基本属性是两个对立统一:肉体和精神、人与环境(社会和自然环境)。要认识和理解人就必须在系统科学的指导下研究人的基本属性,然后必须要从整体上把握人的状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依照现代医学的定义,人体系统是按照人体功能进行垂直划分的各个子系统,如心血管系统。依照传统中医理论,人体系统指的是藏象系统。即,以五脏六腑为核心,包括它们各自的经络和穴位,以及这些脏腑各自负责的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比如:肺脏负责人体的皮和毛;肾脏负责骨骼,等等。人的情绪变化也受制于人体的藏象系统。
人的脏腑如果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它们各自负责的情绪部分。反之,人的情绪过度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到脏腑的状态。人体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拼图。我们必须认识到人体系统这张大图,否则我们就会迷失方向而过于纠结于各种细节之中。这是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对立统一。
健康与疾病是人生命的两个不同的状态。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博弈决定了人生命的长短和质量。首先,健康不等于永生。我们需要树立生命的整体观。健康的核心:人与环境(自然和社会)之间要平衡,人体的精神与肉体要平衡。健康的特性是统一性和整体性:健康的标准是统一的;健康是整体状态,是宏观概念。健康的整体性也表现在人的肉体与精神之间的关系方面。情绪、肉体和理智三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和复杂的互动关系。人的情绪是能量的发源地,好情绪产生正能量,坏情绪产生负能量。我们应该尽量提供正能量而避免负能量,处理好病魔与心魔的关系。
对情绪的管控是一个可以完成的艰巨任务。提高自省力和修养水平,我们可以对情绪进行有效的管控。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环境、情绪(压力)以及滥用药物等。大家应该意识到服用药物使指标正常不是健康,健康是限量版的奢饰品。它如同爱情和幸福一样,不是用金钱可以简单得到的。健康是医学的核心。健康医学的内涵要远远大于以治病为核心的现代医学。
与健康相反,疾病则表现为个体的、分散的、随机的和微观的。健康与疾病之间是人体的宏观环境与微观活动的对立统一。疾病可以说是现代医学定义的那些人体垂直的功能系统出现了问题。医学理论研究越是深入,临床医学也就越将患者“碎片化”和“去人性化”。这是还原论指导下的必然产物。精准医学建立在大分子层面的基因基础之上。基因层面的研究实际上是在物种层面工作,是在人类与其它动物之间的物种差别之上工作。事实上,物质层面越深入,物质的共性就越大,问题就越宽泛,越不精确。人得病的根本原因,是人体系统失衡所导致的体内环境恶化,然后细菌和病毒就开始兴风作浪。
认识论与方法论是统一的,对疾病的不同认识将决定干预的方向和方法。现代医学在还原论思想指导下将疾病作为对象,认为疾病是细菌、病毒、癌细胞等所致,干预的方向是从疾病入手采取对抗性的方法,药物毒杀、手术、放疗和化疗。这种对抗性的疗法是目前的主流,大家对此再熟悉不过了。而中医作为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研究从整体论出发建立起来的藏象系统,有其独特的发展路径。
在传承传统中医的基础上,我们将中医的整体论升级发展到了系统科学的高度,由此在认识上产生了质的飞跃,并在多年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综合集成健康医学和非对抗性疗法(NAT)。战略上我们从健康角度入手,策略上通过辨证施治采用非对抗性方法进行干预,使人体系统恢复平衡,在充分激发人体自愈能力的基础上,依靠人体自身的力量来解决疾病问题。
综合集成医学是健康的医学。它的手段是以医用物理设备为主,特点是无毒、无害、无创伤;干预的角度是从人体健康入手;干预的对象是人体系统;干预的目的是为了恢复人体系统的平衡;干预的评价标准是人体的功能态。非对抗性疗法是一种颠覆性创新,在综合集成健康医学的指导下,我们使用通用性设备可以更加有效地完成别人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可以完成别人无法完成的任务。冲击波设备在我们手里不仅替代了传统中医的砭、针、灸、药,而且也替代了西医的药和关节置换与器官切除等非创伤性手术,临床实践的范围几乎涵盖了临床医学的所有领域。
实现“健康中国”是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西方医学是建立在科学技术不断深入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导致医疗费用不断大幅上升,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显然,走“健康中国”之路不能跟在西方发达国家后面亦步亦趋。中医现代化才是实现“健康中国”的必由之路。(本文系《前沿科学》2016年第1期《人体系统论》一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