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看台
近日,国内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金融”发起了关于“社会诚信”的网络调研,参与调研的消费者中,有80%以上认为中国的社会诚信情况不够好,其中有56.18%的消费者认为一般,18.33%认为不太好,7.17%认为很差,中国的社会诚信水平亟需提升。
同样在,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诚信情况同样令人担忧。
消费金融自2007年在广东地区试点开始,至今已有8年多。据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消费金融行业市场总额近千亿元,服务客户破千余万,正迎来全面发展时机。
201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至全国,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这一年,消费金融迅速崛起,盈利能力、客户群体、投资规模呈几何增长之势。加之,经济下行压力,伴随消费金融政策由点及面,全面铺开,消费拉动经济成为新常态。
但在实践中,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还受到诚信体系不健全、不完备的制约。由于消费金融大多是无担保、无抵押贷款,风险系数相对来说也比较高,一些风控能力比较弱的平台很难轻松把控消费金融。
“马上消费金融”首席数据官刘志军表示,“目前,中国的社会诚信体系不那么健全,特别是对金融行业至关重要的征信市场的不健全以及消费者失信成本低、惩戒措施缺失,直接导致了一部分人不惜采取非法集资、恶意骗贷等不诚信行为谋取一己私利,破坏了金融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诚信氛围。”
在调研中,对于“是否因为坚持诚信吃过亏?”的问题,有80.48%的受访者选择“有过”,这一数据进一步说明了不诚信现象的普遍性。诸多不诚信现象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认为“社会诚信管理体制不健全”、“利益诱惑”、“社会风气不正”和“失信成本太低”是四大主因,在金融行业特别是互联网金融行业更是如此。
一方面,作为金融服务的需求者,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因普遍缺乏抵押物和担保机制,以及诚信信息记录,在获取消费金融支持方面还存在较大障碍;另一方面,作为金融服务的供给方又因风险控制要求,以及消费金融产品的供给方式、供给结构问题,不敢提供相关金融服务,或者不能正确反映消费者需求。因此,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架起供需桥梁,就显得必要而紧迫。
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升社会诚信水平呢?调研数据显示,没有哪个单一的办法可以成为捷径,“完善法律与相关制度,加大对不诚信者的惩罚力度”、“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增加对守信者的肯定与鼓励”、“政府带头提高公信力,打造诚信社会”、“加强对不诚信现象的社会舆论监督”等多个措施的投票率都很高。这表明,提高社会诚信水平是一个综合工程、社会工程,政府带头、法律强制、信用制约、舆论监督都必不可少,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并必将从中获益。
诚信履约是社会良好运行的基石,这个基石可以大幅降低整个社会的成本。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的开展跟个人信用评估密不可分,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对征信信息的完整性非常期待。
社会信用代码能够关联征信信息,共享完整信息,而不是覆盖不全、割裂、割据、错配的信息。这样的信息整合对消费金融非常利好。
“消费金融业务特点是做小额、大量,如果能够大幅降低数据成本和数据整合成本,大幅提高数据质量,将直接使消费者受益,促进消费金融行业健康发展,有利经济。” 刘志军说:“在信用体系建设上中国是在追赶西方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有着上百年的信用体系建设历程,要在短期内取得较快发展和较好成绩,需要一个全局的、好的规划和强有力的推动,这个强有力的推动只有政府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