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我家挖了80块钱金子,只返给我8块钱。我把坑填上要用10块钱。金子没了,还要倒贴2块钱。”
在今年“两会”上,某市女书记的一番话,一直停留在记者的脑海里。
那一天,在某团全体会议上,一位来自钢铁集团的代表,手持一本2012年国务院批复的《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我市具备建设国家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的优势和条件。”
但在几位代表发言之后,同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该市市委书记却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会对地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
在随后的采访中,这位书记告诉记者,该市年均天然气产量100亿立方米,地方用气不到10亿立方米;上缴地方的各项税收8亿元,但地方每年用于恢复生态平衡的费用多达10亿元。
开诚布公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两会”的价值所在。但在记者看来,“掐架”背后的原因,其实更引人深思。
钢铁行业不景气,钢企代表提出,开发油气资源。这是一种面对困境的主动转型。不过,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到底该怎样兼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