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品种保护权18个,获得品种保护权 8个;申请专利14项,其中PCT国际发明专利一项,获得专利3项;发表论文和专著54篇(章),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Nat Genet、PNAS等国际主流杂志上;“早中晚兼用型广适性优质稻新品种黄华占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成果获2015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和大北农科技奖一等奖……
这是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绿色超级稻新品种选育”项目所取得的部分进展。
该项目首席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余四斌介绍,2015年,该项目五个课题围绕“绿色超级稻”的总目标,继续开展绿色性状基因聚合与种质创新、构建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平台,培育具备绿色性状的水稻新品种(组合),建立绿色超级稻品种的配套两型栽培技术,以及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等研究工作。各课题研究工作按计划展开,总体进展顺利,完成了课题任务合约书中规定的年度研究任务和目标。在水稻基因组测序数据库构建、全基因组育种芯片技术平台搭建、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与示范推广、以及养分利用等重要基因的发掘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影响的阶段性成果。
研究人员创建了水稻全球核心种质的 SNP 数据库和初步建立绿色超级稻的表型数据库;开发了多性状联合关联分析QTL的方法和利用偏分离的原理对选择育种群体进行目标性状的QTL定位的方法;完成基于 Affymetrix Axiom 技术的水稻 90K SNP 芯片的测试与Illumina Infinium SNP 芯片技术的比较;建立的芯片技术已为项目组多家参加单位提供了检测服务;利用GBS分型平台完成了约35000份材料的基因分型工作,进行了大规模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GWAS),鉴定水稻抗稻飞虱、优良品质等重要性状QTL;新设计22个基因区段单倍型标记或功能标记,开发32个功能基因正向选择和负向选择标记111个;克隆到1个提高水稻氮利用效率的关键基因位点,显示出较好的育种利用前景。
研究团队已培育初步具有绿色性状(抗2—3种主要病虫害或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26个;参加各级区域试验的组合或品种有30多个,育成了抗多种病虫害(如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等)的不育系7个;2015年新品种推广示范面积达3390多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课题承担单位广东省农科院选育的黄华占近2年在南方稻区九省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000万亩。
研究人员还创造一批抗多种病虫、氮磷营养高效利用、节水抗旱、高产优质等绿色性状的水稻新种质;筛选出适应不同水稻种植省份的具有绿色性状品种,如中稻品种甬优4949、旱优549、 川优5727、隆两优华占和晚稻品种丰田优553等,这些品种初步认定为绿色超级稻品种。
研究团队确定了绿色超级稻品种的主要栽培技术参数,初步建立相应的栽培技术,以及适应绿色超级稻品种的轻简化栽培模式;分别在江苏省建立绿色超级稻机插壮秧培育技术和在安徽省建立机直播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在湖南省开展了绿超品种黄华占轻简化(免耕撒播、免耕机插、免耕抛秧等)绿色栽培的大面积试验示范。
余四斌介绍,各课题承担单位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新品种的示范展示及生产试验,并通过举办现场展示观摩会,邀请行业同行以及种业公司、种子经销商和种植户进行参观指导,加大了绿色超级稻的宣传和认知度。比如,华中农业大学育成的多抗不育系华1015S、华1037S、华1201S、华1228S和华1165S分别通过协议的方式,提供给中国种子集团公司、丰乐种业有限公司、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湖北种子集团公司、湖北中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惠华三农种业有限公司、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种子企业进行新组合测配,同时,还与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和湖北种子集团公司联合申报绿色通道的品种区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