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8日 星期二
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综合枢纽城市
——青岛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青外宣

    作为沿黄河流域最大的出海口,向西可经新亚欧大陆桥连接我国中西部地区和中亚五国,向东可通达东北亚地区,青岛港连接着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是联通“一带一路”的重要港口枢纽。

    立于开放、兴于开放。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青岛被定位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是同时涉及“一带”和“一路”少数城市之一。目前,青岛已经和74个沿线国家地区开展经贸往来,截至2015年10月底,青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投资项目762个,投资额42.6亿美元,占全市的48.8%。

    搭好舞台 企业先行

    “一带一路”建设,经贸合作先行。

    政府搭台,让企业唱戏、“先出场”、“当主角”。 青岛市制定了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经贸合作行动计划,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强化提升“走出去”引领作用,梳理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总投资600亿美元的106个重点项目,不断深化与沿线国家的双向投资贸易合作。

    拉紧合作纽带。青岛市与沿线国家的20个城市建立了“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从“面”上打开了国际市场,让青岛的企业有了创新创业的新舞台,海外发展亮点纷呈。澳柯玛集团在毛里求斯与比尔盖茨基金会合作,生产在非洲经常断电状态下能正常工作的疫苗冷藏柜;还有中方投资额1亿美元的即发集团越南纺织服装制造项目、总投资2.75亿美元的恒顺集团新加坡项目、总投资2.6亿美元的赛轮集团越南加工制造项目、总投资2.4亿美元的森麒麟公司泰国轮胎项目。

    建好合作园区。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帮助企业走出去、站得稳。目前,正在建设16个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涉及家电、橡胶、纺织、资源、农业、建材等领域,预计投资总规模60多亿美元。在巴基斯坦,海尔集团与鲁巴集团共同创建经济区,为中国的家电、汽车、建材、纺织等行业企业,搭建起拓展巴基斯坦及南亚市场的跨国平台;在印尼,青岛恒顺电气公司整合印尼当地的矿产、电厂、码头等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开发矿产冶炼、电厂运营、物流运输等项目,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海信南非工业园和瑞昌棉业赞比亚农业合作园等7个境外合作园区项目已列入商务部“一带一路”园区项目库。2015年青岛市与上合组织签署备忘录,计划创立“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青岛胶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参与该园区建设计划。

    创新合作模式。“一带一路”将形成庞大的产业链经济,是经贸合作和城市影响力“借船出海”的新路径。青建集团是青岛企业“走出去”的急先锋,承揽海外工程项目已有30多年的历史。青岛依托青建集团海外发展的优势,创新了“青建+”模式,即以青建集团海外布局为主体,加强与相关企业紧密合作,抱团开拓国际市场。目前,青建集团已与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澳柯玛等企业开展合作,联合建设境外产业园和生产基地。

    铺好了路 搭好了桥

    近年来,青岛市着眼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突出“蓝、黄”两个主色调,形成了以青岛蓝谷、青岛西海岸新区、红岛经济区“一谷两区”为核心的对外开放新阵地,拉开了城市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为融入“一带一路”铺好了路、搭好了桥。

    开辟对外新通道。优化海上港口合作布局,促成了青岛港与12个国家15个重点港口的交流合作。加快胶东新机场建设,新增釜山、仁川等空中航线8条,加密大阪、仁川等空中航线12条,青岛抵达国内外城市达70余个。推进青岛前湾港、胶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海铁联运项目申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开通“青岛—郑州—中亚”直通班列,打通了“陆海联运”国际物流大通道。

    探索通关新模式。青岛市与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密切配合,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通关一体化改革,企业通关物流成本降低20%—30%,通关时间缩短7.2小时。全面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创新工作,实施原产地签证“负面清单”制度,实现了“出口直放”和“进口直通”,提升了原产地签证便利化水平。搭建合作新平台。坚持海洋共拓,实施青岛加周边的烟台、威海、日照、潍坊等城市“1+X”的模式,建设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探索设立与东盟、日韩、南亚国家的海洋合作机构,推进海洋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坚持保障共建,推进国家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建设,加强航行安全、海上搜救和应急处置等领域的合作,构建海上安全保障基地。

    拓展金融新领域。围绕推进国家级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集聚国内外金融资源,目前青岛外资金融机构达到34家,私人银行数量达到11家;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试点开展韩国银行机构对企业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青岛成为全国首个允许境内企业从韩国银行借入人民币资金的试点地区。畅通对外投资渠道,建立跨境担保联动机制,助力“走出去”企业融资,对外担保项下余额达600余亿元,增长54.1%,间接支持企业从境内外融资380余亿元,为企业累计节省融资成本4亿元。推动银行机构单列信贷计划,优先满足“一带一路”重点项目资金需求。

    畅通心桥 建人文圈

    立足服务“一带一路”, 青岛市充分利用国际知名度高、城市特色和人文底蕴方面的优势,秉持“人文先行”的理念,强化与沿线国家地区的人文交流,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贡献青岛力量。

    扩大“朋友圈”。优化和拓展沿线国家的友城布局,为实施“一带一路”搭建了务实载体。2015年,青岛与印度海德拉巴市、毛里求斯大港大区等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印度尼西亚万鸦老市、新西兰达尼丁市等城市结为友好合作关系城市。青岛市已经与30多个国家的67个城市结为友好关系,这成为青岛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助推器”。

    唱响“青岛声音”。主动向沿线国家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推广青岛城市品牌。广泛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推介,举办了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青岛日”活动,做好重要外宾接待工作,2015年已接待重要来访团组200多批、1900余人次。

    唱好交流大戏。强化与沿线国家在体育、食品、教育、卫生、文艺等领域的合作,促进民心相通,让沿线国家居民感受到“一带一路”带来的中国人民的融融暖意。2015年,青岛市举办了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世界休闲体育大会等重大国际活动,举行“中国·青岛”号帆船北冰洋创纪录航行和海上“丝绸之路”之旅、中韩友好城市青少年足球赛等系列交流活动,促成山东大学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青岛大学与乌拉圭共和国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澳大利亚澳中国际医疗集团与青岛中心医院的合作,助推了青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广泛、深入合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