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6日 星期日
互联网+制造,会给汽车行业带来啥
本报记者 张盖伦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图为中外记者聚焦两会。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周维海摄
凌晨一点多钟,记者冒着五六级寒风,在人民大会堂前等候入场采访。
中外媒体记者排队进入两会现场。
会前,外媒记者在领取政府工作报告后,第一时间阅读并发稿。

    ■两会话题 

    大洋彼岸传来了谷歌无人车的最新动作。3月4日《财富》网络版报道,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团队正在招聘更多有汽车产业背景的人才,这意味着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将结束试验阶段,开始产业化之路。该报道称,谷歌或与中国汽车厂商,或富士康等亚洲代工厂商合作造车。

    而百度公司CEO李彦宏委员心心念念的是百度的无人车。此次他参加政协会议带来的三份提案中,就有一份是呼吁加快制定无人车相关政策法规。他建议,国家应鼓励中国汽车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合作研发、协同创新。

    而实际上,这也是诸多互联网公司布局汽车业时选择的路径,即“互联网+制造”,利用自身在互联网技术上的优势,与车企合作。

    “汽车越来越像一种电子产品。”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研发规划部主管马力委员拿出自己的手机,“你看,手机也有外壳,但手机是电子产品,汽车也类似。电子器件在汽车上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如果是一台纯电动车,那就更加电子化。”所以,一听互联网公司造车,马力委员毫不犹豫:“当然能造。合作是一种趋势,现代社会专业分工,他们在物联网、大数据、电子控制、导航系统等方面可能更强一些。”

    在一汽集团副总工程师李维斗看来,汽车越来越像一种平台,来自不同产业的技术搭载、集成在这一平台上。而无人驾驶,确实是未来的趋势。互联网公司介入汽车行业,可以和车企合作,也可以自己整合资源进行汽车制造,但不管选择什么方式,需要秉持的理念已经和过去不同——重要的不是我要造一辆什么样的车,而是用户需要一辆什么样的车。

    “传统汽车企业和互联网公司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合作,他们努力的方向,是生产出能够超出用户期待、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李维斗认为,“互联网+制造”不仅加上了“智能”,也加上了“用户导向”。至于未来汽车会是啥样,无人驾驶车何时能实现产业化,李维斗坦言,技术发展速度太快,他难以进行预测。

    此前媒体报道,按百度设想,无人车3年能实现商用,预计5年将大规模量产。马力对此保持谨慎的乐观:“最近10年之内,无人车在市场上所占比例,大概也就是10%左右。”他指出,无人车在我国顺利上路可能不太容易。“有车得先有路;有智能车,那得先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我国这方面还没跟上。”马力补充说,无人车与其他车辆在道路上若要“相安无事”,还需要一个全民遵守交通规则的环境,这关乎公民素质,因此道阻且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