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25日 星期四
2015年全社会研发支出预计达1.43万亿元
——万钢就“科技改革与创新发展”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 付丽丽

    我国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已发生重大变化,2015年全社会研发支出预计达到1.43万亿元,其中企业支出超过77%。2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题为“科技改革与创新发展”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透露,“十二五”以来,我国科技资源配置、计划管理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评价等重大举措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过持续努力,我国重大成果和顶尖人才不断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步入“三跑并存”的历史新阶段。

    科技创新支撑国计民生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系列重大部署,中央和国务院数十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科技创新,改革举措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从发展方面看,科技创新加速突破应用,正在推动新动能不断成长、化蛹成蝶,促进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凤凰涅槃。”万钢说。

    万钢具体介绍说,一是科技创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重大科技项目形成新产能。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0.9%增加到55.1%。国产首架大飞机C919成功总装下线,ARJ支线飞机成功实现商业运营。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过37万辆,累计保有量达49.7万辆,居世界第一。

    二是战略高技术贴近民生进入市场,创造新市场新消费。“以往总有人问,我们的载人航天、卫星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今天特别给大家介绍一下,风云卫星服务于全世界气候预报,高分系列卫星成功发射,在国土普查、环境监测等18个行业1100多家单位得到应用。”万钢说,比如发生水灾了,我们就用高分卫星判断水的流势对作物的影响。

    此外,北斗导航广泛应用,已经有200多个不同产品,应用在渔船、汽车,甚至应用于快递送货的自行车上,形成产值已达1000多亿元。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蝉联“六连冠”,在食物医药、地震模拟计算、工程计算、城市大数据的应用上面都取得了显著效益。

    从四方面加强我国基础研究

    对于今后是否会提高基础研究的投入比例,万钢表示,基础研究、前沿探索是一个国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关键。这些年来,我国在尽可能地提高基础研究的投入,2015年中央预算中的科学技术支出是2500亿元左右,其中用于基础研究的大概在480亿元左右,占18.5%。最近看到美国新的财政预算,当中基础研究的比例大概是22%左右,比我国高一些。

    万钢认为,投入基础研究首先是完善支持基础研究的体制机制。在新的科技计划体系当中,有三个重要的部分支持基础研究。第一是加强面上的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科技工作者的自由探索;第二是聚焦重大需求,重点研发计划对面向未来的量子通讯、生命科学、干细胞、环境保护等方面基础研究进行重点支持;第三是在“全链条一体化”的设计中,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经济社会包括产业领域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时也统筹考虑基础研究。

    “第二是要强化前瞻布局。”万钢强调,对一些面向未来的探索,包括物质科学、中微子探索、引力波探索都要有一些部署。第三是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基地建设,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以及各行业当中建立在企业的重点实验室。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

    “同时,与美国、欧洲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全社会研发投入,特别是企业对于基础研究的投入还比较少。要想把这块提上去,就要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万钢认为。

    发展众创空间 服务实体经济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全国有近500个众创空间和将近700个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以及产业园区形成了接续有序的创业生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迸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创新活动,尤其对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对于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万钢说。

    未来,究竟该如何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万钢表示,一要引领众创空间越来越多地向实体经济发展比如说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针对产业需求、行业共性技术细分领域建设众创空间;二是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主营业务方向开放市场资源、装备资源等和中小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广大创客共同创新创业;三要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围绕优势专业领域建设众创空间,开放科技资源、设备、人力资源,带领青年人创新创业。

    同时,要在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批围绕众创的平台。各个众创空间围绕它能够共享资源,能够加速发展。这里面不光是仪器设备资源,还有市场化的融资平台,怎样对社会路演,怎样进行创新创业大赛,让青年人的思维、成果和市场对接。

    “总的来说,我们为这些众创空间提供一些政策,比如说普惠性的补贴与免税,还有一些政策性的补助和奖励,更多的是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万钢说,再就是青年科技人员可以离岗创业,离开自己的岗位去创业几年,还可以回来,形成一个人才交流的机制。

    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

    就科技体制改革中备受关注的科研经费使用问题,万钢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提问时说:“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和实践,科研经费怎么样用得更好,用得更符合规律,更能够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但是又不能违规乱用,这是需要把握平衡的。最重要的还是科研人员自己加强自律,我们要更好地为科研人员做好服务。”

    具体来讲,万钢指出,首先,各类科研题目要按照题目的性质来确定预算,但科研预算要尽可能简化,既要更多地符合规律,也要自觉遵守八项规定,把每一分钱用到该用的地方去。完善科研经费管理需要逐步摸索,所以在整个科技体制改革过程当中要多听科技人员的意见,多了解他们的需求,使我们的科研经费用好管好。其次,对于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用到生产上去产生的价值要放开放活,使其成果更多地体现社会价值,更多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更加体现自身的价值。

    “虽然去年一年的改革做了很多工作,但只不过是开了个头,任何改革的部署都是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需要我们花巨大的精力,在改革的过程当中不断探索新经验,努力使广大科技人员满意。”万钢说。

    (科技日报北京2月24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