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25日 星期四
治理雾霾应先治污染“热点区域”

    科技日报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李禾)去年冬季进入采暖期后,大规模的重度雾霾频频发生。在24日举行的“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应对学术交流会”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研究员说,通过监测数据和现场调查发现,京津冀中部存在大气重污染“热点区域”。对之强力控制、精准治污,投入少,治理效果较为显著。

    “热点区域”是指频繁地最先发生重污染过程、重污染持续时间最长而且程度最严重的区域,即“最先污染、污染最重”区域。柴发合说,京津冀地区最突出的“热点区域”位于保定城区及东南部、石家庄东北部、衡水西北部和沧州西部的四市交界地区;北京南部、保定东北部、廊坊市区的三市交界地区也存在“热点区域”。

    综合来源解析结果表明,今冬京津冀地区重污染的主要贡献源依次为居民燃煤散烧、工业排放和机动车排放。其中,居民燃煤散烧是近期北京及周边地区重污染最主要的贡献源。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在会上提出的数据与源解析结果吻合。据统计,北京去年全年燃煤总量约为1200万吨,其中非采暖期约300万吨,采暖期约900万吨,是非采暖期的3倍。进入采暖期北京每天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2.5,分别增加了14.3、6.4和12.7倍。

    因此,柴发合建议,加强居民集中采暖,减少原煤散烧;工业生产要调节,在采暖期减产或停产,在大气扩散条件较好的夏季可加大生产力度,“当前水泥、钢铁等产业已开始这样做了”。

    “我国现有的环境管理体系对污染源识别范围十分有限,如数亿辆的非道路移动源、数百万吨的溶剂使用源都不在空气污染源统计范围内。”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说,除了完善PM2.5污染源解析,还应强化大气立体观测技术平台,污染源头减排和区域调控技术等。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