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
江苏理工学院:“以实兴校”对接江苏智造
文·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张羽程 王一宁

    ■第二看台

    在刚刚过去的第六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江苏理工学院选送的参赛作品《江理工探索者》、《江理工探索者PRO》,分获机器人自主创新设计(探索者平台)项目竞赛二等奖和优胜奖。

    近三年,仅江苏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科团队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发表SCI、EI、ISTP三大检索论文61篇,授权发明专利4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

    这是一所以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省属高校,何以能够在一般人眼里“高水平”高校的同台竞赛中脱颖而出?科技日报记者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大会期间,走访了江苏理工学院主要领导。

    “面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大背景,我校坚持把人才培养、应用型科研、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为了学校发展的重点。对接职业搞专业,依托行业搞培养,对接产业搞创新,服务企业谋发展。”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华说。

    夯实学科基础,瞄准“智造研发”

    江苏理工学院地处经济发达的苏南板块。尤其是近年来,智能电网装备、智能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农业装备、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基础装备等产业快速崛起。

    “学校紧紧抓住苏南工业经济形态向智能经济形态变革的需求,主动整合学科资源,将机械工程学科培育为工业4.0时代的一张创新名片。”江苏理工学院校长曹雨平说。

    记者了解到,机械工程专业是江苏理工学院的强势,是建校首批招生专业,被遴选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还新创建了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其中,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成为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还被确立为江苏省品牌专业。

    多平台协同合作,全力拥抱“智能常州”

    曹雨平告诉记者,装备制造业是机械工程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各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为了满足区域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需求,学校加大了与其他科研单位、高校合作。特别是和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江苏分院形成了更为紧密的联系,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协同创新。同时,加强与企业共建江苏省大型铸件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铸态铁素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还以新能源汽车、机械工程和材料工程为支撑,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成新能源汽车控制与智能检测平台。

    在其带动下,学校在新能源汽车运行品质、机电控制、故障诊断等领域取得自主创新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学科整体水平处于国内同类院校领先地位。

    四年来,科研成果在企业转化产值超过1000万。去年,仅仅三万吨生活污泥协煤掺烧发电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一个项目,就为常州新港热电有限公司创造经济收益270万。

    “硕士+技师”,支撑江苏智造人才需求

    没有适合的人才,便缺乏产业创新的活力。在江苏理工学院看来,地方高校理应从服务特殊需求人才出发,加快机械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为此,学校分别从节能减排、节材降耗、智能增效的角度,设置“绿色成形技术与工艺”、“装备轻量化设计与制造”、“系统智能控制与检测”三个培养方向,并创造性地提出1年理论课程、1年企业实践、1年毕业论文、1年跟踪服务的“1+1+1+1”的培养模式。

    学校根据技术背景、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条件等条件研究挑选出一批符合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双高”特需人才培养的企业,并从企业中遴选出34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企业导师。同时,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设计教学内容,共同实施教学过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对已毕业专业学位研究生还将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服务,通过对学生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提炼,反馈到培养工作中,不断改进培养过程。这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受到了国务院学位办的高度肯定。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