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报讲武堂
有关中国可能引进苏-35的传言已经沸沸扬扬很多年,如今传言尘埃落定。11月26日,国防部召开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上校表示,苏-35飞机合作项目,是中俄双方均有意愿积极开展的一个合作领域,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此前,俄罗斯媒体报道,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购买24架苏-35飞机的合同,金额高达20亿美元。
“中俄关于苏-35的采购合同谈判也比较久了,最初双方确定了48架的采购合同,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降为24架。”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军事专家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之所以引进苏-35,目的是为了解决空军在一些领域的作战需要,弥补某些短板。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引进苏-35,提高我国国防工业的水平。这种合作也反映了双方在更高层面上的战略互信。”
苏-35战斗机,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制的深度改进型单座双发、超机动多用途重型战斗机,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改进型号,即第四代半战斗机。此前,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总经理伊塞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据双方共识,苏35外形经过了最小修改,主要体现现在外挂层面。这在军用飞机交付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合同先例。而此次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上校,也称之为是“苏-35飞机合作项目”。
这位专家认为,“根据我国实际需要做一些修改,也是无可厚非的。出于对经济等各种因素的考虑,俄罗斯更希望我们进行整机采购。但随着我国国防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在某些领域已经不落后于俄罗斯。这样的修改应该属于特定用户的‘私人定制’。”
他指出,进行修改一般来说是要增强战机的作战能力,或许整机苏-35比较先进,但是在某些部分我们更有优势,这也说明我们的国防工业水平大幅度上升。
吴谦上校还指出,这是一个“阶段性成果”。很多媒体纷纷猜测,这或许意味着未来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可能还有更多军购合同,或者说中国还要引进更多俄罗斯战机。
对此,专家指出,中俄之间合作的项目有很多,涉及的领域也很广,这是两国战略层面的一些折射,对这类话题没有必要进行过多的解读。
“苏-35来了,来了就来了。这不是我们第一次采购国外军事装备,也肯定不是最后一次,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他指出,“中俄之间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合作,这些合作的领域会更广也会更深入。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也会越来越专业和自信,在合作中也更多的会体现在技术层面,而不仅仅是采购。通过这些技术合作,可以提升我们在相关领域内的技术水平,解决一些技术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