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07日 星期六
艺术家的自我修养
文·杨 雪

■玉渊杂谭

    李云迪在韩国演奏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时“栽了”。墙倒众人推,幸灾乐祸、口诛笔伐者陆续有来,大意是天才钢琴家近些年频繁出现在商演活动中,是否因此疏于练琴云云。懂行的人都明白,钢琴演奏是临场发挥的活儿,失误在所难免,弹错几个音尚可蒙混过关,一旦节奏错乱,不“推倒重来”还真不容易整明白。而临场发挥又受诸多内外因素影响,跟专业修养谈不上必然联系。

    实际上,世界知名的音乐大师也难免出现失误。钢琴家波利尼弹舒曼钢琴协奏曲时也曾出现过“断片”;我国著名钢琴家傅聪曾在演奏肖邦作品的一个上行乐段时突然“过不去”,好在机智地从低音再把上行乐段弹一遍而顺利过关;钢琴家波格莱里奇曾在国家大剧院演奏《彼得鲁什卡》时用力过猛,竟将琴弦弹断,换了一架钢琴演奏才得以继续。

    显然,李云迪失误事件的持续发酵,不是因为公众对古典音乐乃至高雅艺术具有多么高明的鉴赏力,或者在听觉要求上有什么洁癖,只是因为失误的是李云迪。这是个有趣的现象,如果没有社会需求、市场选择,天才钢琴家不可能凭一己之意志在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换句话说,对于艺术家明星化包装,公众是乐于消费的。而反过来,一旦“天才”马失前蹄,公众又调转枪头,以伤仲永的姿态来指谪这种过度消费。

    此等“集体反思”不仅双重标准,而且逻辑混乱。谁也无法举证,说明参加黄晓明婚礼就必然导致疏于练琴。况且,疏于练琴和演奏失误之间本也不存在必然联系。退一步讲,钢琴家明星化而频繁露脸于人前,潜移默化地拉近了小众艺术和大众娱乐之间的距离,也没有什么不好吧。再说了,艺术家走什么路线,是束之高阁还是接地气,是清苦修行朝着大师级努力还是戴着光环混迹江湖,乃是艺术家的个人选择。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采访葛优,他透露曾拒绝了许多综艺节目的邀请,称不愿意自己被过度消费。也许性格使然,也许对自己有其他境界的要求,我们喜爱的葛大爷做出了这样的个人选择。对于我而言,我敬重葛大爷的“激流不进”,但也不能因此非议其他名人上综艺节目就一定low。

    周星驰电影《喜剧之王》里有个经典道具——《演员的自我修养》一书。用在电影里讽刺了一个穷困潦倒的死跑龙套的小人物,喜剧效果惊人,笑中可带泪。受启发,写下此文标题——当下艺术家们的自我修养问题,确实也形成了一定的喜剧效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