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赵东波:“三位一体”育英才
□ 张宏宇 任翼鹏 本报特约记者 李 飞

    “一线搞调研、课内传真知、课外促提高”,装甲兵工程学院教员赵东波运用“研、传、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紧贴部队任职需求,把握学员兴趣导向。他所教授的《军事理论基础导论》课程在年终课程评价中获得学员们的纷纷好评!

    在2012年接到《军事理论导论》教授任务的时候,基层部队出身的赵东波凭借教员的敏锐直觉,立刻感觉到了这门基础课程的实践意义与重要性。“军事理论素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影响力’,在看似‘粗线条’的军营里实际对应着许多广大官兵的心理需求”。于是,赵东波于教学之初,分别赶赴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等军事学院进行深入调研;奔赴北京军区装甲6师,沈阳军区39军,掌握一线指挥军官的任职需求;积极与院内的学员进行及时的反馈交流,打造出一系列“接地气”、独具特色的“情景战例教学法”。

    “鉴于敌军主力大部分被我军吸引到川黔,我军决定出其不意,挥师东进,直捣贵州腹地......”这是赵东波教员在讲授红军二渡赤水时的场景。课堂上,赵东波组织设置含有18个经典战例的“战例分析”,将战例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通过高度凝练的“理论精讲”, 抛砖引玉式地引导学生课外自学;挑选南海问题、也门危机等当今时事热点话题进行“专题研讨”,让学员的思维层次在一次次的碰撞中不断提高,在情景交融的战场环境中,全面提升综合理论素质。

    为了弄明白“美海军陆战队与陆军数字化分队协同攻击纳杰夫”战役,他一头扎进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为了讲清楚装甲机械化部队在城市巷战中的战术运用问题,他反复指导学员论证相关课题;为了使课件能够生动地展示战争态势,他“恶补”相关专业软件……这是赵东波作为评委参加首届“战例讲解大比武”时的场景。课堂之外,赵东波教员通过广泛开展“军事理论大家谈”“战例分析大赛”“讲武堂”等军事课外活动,促使课堂知识与课外能力素质两条线真正实现“无缝连接”。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