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紧贴实战把脉问诊
“卫勤力量-2015A”诊断性演练特写

■我在第一现场

    □ 本报通讯员 李燕燕

    天色微亮,秋虫吟唱。机动三千余公里来到重庆的兰州军区某医院野战医疗所,已全要素展开野战医院,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批量伤员救治诊断性演练”。这是代号为“卫勤力量-2015A”全军机动卫勤分队跨区基地化训练的一幕。

    “这样由卫勤专业训练基地承训、机动卫勤分队整建制参训的重大训练任务,标志着我军卫勤训练进入基地化训练时代。”第三军医大学全军卫勤综合训练基地副主任郑然介绍道。

    笔者在现场看到,高仿真的伤员化妆和表演构成了实打实的救治需求。这是一支由50名大五临床医学学员扮演的标准化伤病员队伍,第三军医大学卫勤教研室教员方海亮用仿真血浆、塑胶伤口模型等材料,在他们身上制造出逼真的伤情——有的腹部被钢筋穿透,有的小腿皮开肉绽、暴露出断骨,有的满脸鲜血,有的遭到严重辐射。

    远处硝烟弥漫,医疗队员正在对两名爆炸伤“重伤员”实施现场急救。这两名“重伤员”是高智能野战创伤综合模拟人。率先批量使用高智能模拟人,是演练中的一大亮点。这款单价近200万元人民币的模拟人,拥有和真人一样的生理反应,全身多处模拟各种真实的战场创伤出血场景,军医可以使用各种紧急救护医疗设备和药物进行抢救,可以真实的进行通气、心电、血压和血氧监测等。

    “伤员血压急剧下降,意识丧失,抽搐,外伤性血气胸,需要马上手术!”一名重伤员被立即抬进野战手术方舱。基地操场上的野战医院,医生护士为批量到来的伤员诊断分类,分别送至手术组、重伤处置组、收容处置组等救治组室进行救治。

    “所长同志,前方三公里处有一哨所遭到袭击,请提供医疗支援。”“指挥组,医疗用血告急,请尽快协调。”“指挥组,重伤救治组突然断电,请即刻处置。”考核组向医疗所指挥组发出一条条临时指令。“我们通过设置很多突发状况,准确诊断出该分队专业保障能力的短板,以便后续做出个性化、针对性的专业训练和指导。”第三军医大学卫勤教研室副主任游海燕说。

    2个小时后,“批量伤员救治诊断性演练”结束,考核组完成了对该野战医疗所的诊断性考核。“此次诊断性演练暴露出信息上下传输不畅、救援力量分配使用不均等问题。接下来,将带着这支队伍开展专业知识更新和检讨式研训,逐步加以解决,才能有效提高实战保障能力。”郑然说。

    笔者了解到,整建制基地化训练能有效弥补机动卫勤力量“本单位自训”和“与作战部队合训”之间的薄弱缺失环节,利用军医大学的师资资源、学科体系、训练方法和保障经验,形成以“专业精细化训练”为主要着力点的训练定位,将构建“自训打基础”“精训出合力”“合训成体系”的卫勤训练三级体系。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