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肝”愿一世济苍生
记第二军医大学“炎症促进细胞癌变的分子调控”创新研究团队

    □ 本报记者 唐先武  特约记者 肖 鑫  通讯员 俞 治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炎症经肝纤维化病程致癌的关键节点分子及其调控机制,开辟了肝癌防治的新途径;研制出我国第一个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肝癌检测诊断试剂盒,获批进入国内外市场,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在全球顶级医学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181篇,多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频频发出“中国声音”;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和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高含金量奖励10余项,硕果累累……

    短短6年时间里,在肝癌研究领域高歌猛进、取得如此骄人“战绩”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教授领衔的第二军医大学“炎症促进细胞癌变的分子调控”创新研究团队。

    中国更应是肝癌研究强国

    今年4月,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会议中心。世界上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第106届年会在此召开。

    作为大会邀请的肝病领域唯一女专家,王红阳作了《肝癌异质性与个性化诊疗》的特邀报告。她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一口流利的英语和东方女性的典雅,赢得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和热烈的讨论,并促成两个国际合作项目的签订。

    时间拨到2009年。一份题为《“炎症促进细胞癌变的分子调控”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申请书》出现在该校领导的办公桌前,申请人的名单中包括:生物信号转导专家王红阳教授,微生物学专家戚中田教授,流行病学专家曹广文教授,消化病学专家谢渭芬教授,以及肝胆外科学专家沈锋教授、周伟平教授和病理学专家丛文铭教授等。

    资料显示,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最高和病死数最多的国家,肝癌患者约占全球的55%,且80%以上的肝癌都有持续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虽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肝癌的诊治技术发展得很快,尤其是外科手术水平已走在各国前列。但在王红阳带领的团队看来,要想降伏肝癌这个“病魔”,光靠外科手术仍解决不了肝癌的根本问题,惟有找到破解肝炎病毒致癌机理,肝癌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分子机制的“密钥”,才能让更多患者免遭痛苦。

    “中国是肝癌患者大国,更应该是一个肝癌研究强国。”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研究的现实意义和艰巨任务,“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抢占国际肝癌研究的制高点,为肝病患者送去更多的福音。”

    团结协作屡攻新高地

    在一次学术会议上,王红阳表示自己的团队将打破过去“盲人摸象”“各自为战”的肝癌研究生态,在整合力量的基础上,通过共享仪器设备、信息样本资源,互通有无,形成一个环环相扣、首尾呼应的“包围圈”,死死地将肝病的炎—癌转化过程圈起来研究。

    此后,他们以汗水为墨、数据为笔,与基因对话,默默地书写一项项科研成果的“出生证明”——

    2013年9月,以曹广文、程树群等带头合作的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以延长肝癌术后患者生存期的研究成果,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

    2014年8月,谢渭芬等利用传统中药低毒性和多靶点作用等特点,筛选并改造出临床治疗肝病的有效药物,有望将来取代昂贵的进口药物。

    同年底,王红阳、陈磊、李亮等与奥地利科学家希比利雅教授合作研究的相关成果被全球顶级医学期刊《自然细胞生物学》刊发,解释了用EGFR抑制剂治疗肝癌无效的原因,将影响今后肝癌新药研发的理念。

    2015年1月,沈锋领衔团队合作研究的《提高肝癌外科疗效的关键技术体系的创新和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截至目前,他们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先后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73项,与兄弟单位联合制定了《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版)》、编写卫计委《胆管癌诊断与治疗——外科专家共识》,已有10多项创新成果在全国50余家医院推广运用。

    打造敢打必胜的人才方阵

    在他们眼里,科研离不开仪器设备、场地、经费等“器物”,更离不开人才。

    2006年,刚留学归来的丁劲,带着自己在美国读博两年的研究成果,准备大干一场时,遇到了困难,原有的研究难以继续。在王红阳的指导下,丁劲及时将方向调整到肝癌研究上来,并加入“炎症促进细胞癌变的分子调控”创新研究团队。丁劲不负众望,科研逐年起色,在世界一流医学期刊《肝脏病学》发表3篇论文,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先后被评为总后勤部科技新星、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团队攻关不仅使科研有了更多的优势资源保障,而且为青年科技人员提供了成长进步的土壤与阶梯。”聊起自己的成长,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上海“东方学者”鄢和新副教授同样感慨万千。当初他读研究生期间,爱才的王红阳看中他的才华,想留他在团队里,可惜原单位不放人。她想尽办法硬是把他留了下来。像这样不惜一切留住人才、助力人才腾飞的故事,在该团队不胜枚举,一批后起之秀脱颖而出,开始在肝癌研究领域崭露头角。

    该团队组建至今,先后有3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被聘为“长江学者”、1人成为“973”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各项科研任务几十项。王红阳并不满足于此,她说:“我们甘愿在肝癌防治这条路上永不停歇地奔跑下去。”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