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同事,多年浸淫无线通信,后来“皈依”创客运动,在研究院的“臭鼬工厂”折腾智能硬件。他用3D打印机制作了一个三角型、顶带平面的支架,这个貌似低技术含量(LowTech)的东西刺激了我的视神经。他说,家里有个憨憨大大的老式电视机,习惯在它顶上放个杯子,一天“老朋友”不见了,换成了纤薄如刀锋的液晶电视,突然间惘然若失。于是他做了这个支架,卡在液晶面板上,一下子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支架上可以稳稳地放个杯子。
技术是没有生命、不带情感、未装个人记忆的,而这个器物却让人感到温度和亲切感,这是“设计”的魔力。我读过《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传》,我参加过多次“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专题研讨会,我知道“板子大叔(Massimo Banzi)”发明创客之“芯”Arduino是在设计学院,甚至我的太太就是个设计师,可所有这些悬浮在思维表层的认识,都不如生活中的一个平淡故事那么深刻地揭示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罗德岛设计学院前院长John Maeda说过,技术代表无限的可能(make possibilities),而设计把技术变成看得见、有情感、解决问题的方案(make solutions)。源自斯坦福DSchool的“设计思维”颠覆了先技术再设计的传统开发流程,而是从设计开始、从与未来的用户“移情”开始。这不止是方法论,更是世界观。
如今熟悉的英特尔旋律“等灯等灯”响起时,您看到的视觉标识不再是“Intel Inside”,而是“Experience What's Inside”。无线充电、无线多屏共享不是技术,而是“还我自由”,与生活的一团乱线诀别;True Key不是技术,而是“我就是密码”的宣言,刷脸瞬间登录Win10;当新款CPU让桌面一体机像手机一般轻薄时,请您把它直接抱起来放在耳边,跟它喃喃自语——这个20多寸的“大手机”让您的脸很小很精致。设计改变了技术,新的世界观改变了英特尔。
世界观也改变了我们,前面的那位同事李洪刚,与创客领袖李大维在上海创立了“创客大爆炸”,在英特尔的支持下,他们致力于用互联网联结技术和设计界。创客运动将沿一横一纵发展,横为众创,纵为产业,此时设计更加重要:因为技术愈加复杂,而设计化繁为简;技术走向标准化,而设计为您私人定制。
(吴甘沙 英特尔(Intel)中国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