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26日 星期六
刘海涛:深谋远虑“感知梦”
本报记者 过国忠

    他有着传教士般的执着,寻找一切机会布道他心中的“物联网圣经”。

    只要提起物联网,他就有了小伙子一样的劲头。沙哑的声音滔滔不绝地讲着,甚至时不时瞪起眼睛,就像一头好斗的“公牛”。

    有人说,他是中国物联网产业的领军人物;有人说,他是物联网的专业推销员。

    这些,他并不在意,“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未来,互联网的标准是美国人制定的,但物联网的标准是中国人主导的,而未来是属于物联网的,也是属于中国的”。

    “他让人与万物沟通无障碍;在高科技领域,他发现了一片崭新的蓝海,让世界听到了来自中国的物联网涛声。”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他获得了“年度创新奖”,而这一年是他专著物联网研究的第十个年头。

    他就是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组长、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

    “砸锅卖铁”也要把“感知中心”建起来

    “人生的巧合,往往蕴含着必然。”这句普普通通的话,道出了刘海涛和物联网的缘分。

    不少人说,如果没有2009年8月7日时任总理温家宝到无锡考察,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感知科技,没有今天的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可能也不会有如今刘海涛在物联网领域的世界影响力。

    这一点,刘海涛并不否认。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他个人与中国物联网的一种机缘,也是中国物联网的发展机遇。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那时的刘海涛,刚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进入中科院的研究所,成为小卫星计算机的主任设计师。 

    “我意识到,随着芯片、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等技术的日益成熟,一种全新的集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于一体的微型信息设备与其组成的全新系统将成为信息技术的下一个发展方向。”1999年开始,刘海涛在从事航天科研的同时,一直在寻求着一个新事业的突破口。

    2000年,他的“微系统信息网”的构想,得到所里40万元创新经费的支持,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物联网的课题组。

    接下来就是不间断地攻关。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大量关键技术,确立了涵盖传感网核心技术、演进路线、系统架构、标准体系、规模应用、产业规模等顶层层面的全方位优势;他也成为国家十六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三“新一代无线宽带移动网”的总体组专家。

    然而,物联网基础核心技术研究与规模性应用如何结合?如何快速提升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水平?刘海涛反复考察,最终成立了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此时,我国对于物联网的研究与应用,虽然已经在国际上有了很大的影响力,引领着国际标准的制定,但还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刘海涛说。

    恰好这时,他基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的“感知中国”的理念得到了肯定。“那年,我下定决心,要先行一步,在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的基础上,创办一家集物联网研发与应用于一体的‘感知中心’经济实体。”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实际运作起来,资金远远不够。但刘海涛矢志不移,“物联网发展的时代到来了,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感知中心’建起来”。

    标准体系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我国物联网的说法五花八门,M2M、互联网的延伸、溯源和身份识别等,各行业等都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物联网。比如说,做安全的人说物联网是智能安防,做交通的人说物联网是智能交通,做环保的人说是智能环保。”刘海涛说。

    “感知中国”战略实施之初,我国物联网产业正处于变革前夜。从哪里突破,一直争论不休。

    如何破解物联网产业难题?在国家相关部委召开的会议上,刘海涛屡屡疾呼:“科学统一的标准体系,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物联网标准化工作迎头赶上国际先行国家,是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技术、产业及应用的基础。”

    他的建议得到了国务院和相关部委的重视。2010年11月,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并由刘海涛担任组长。

    5年来,标准工作组根据我国物联网研究与应用现状,提出了“全面、明确、兼容、可扩展”的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思路;根据物联网三层体系架构,组织集中力量投入基础标准和应用子集标准两个层次研究,在国际上创新性建立起了科学统一的物联网标准体系。    在他的主持下,通过采用现有标准、修订现有标准和制订新规范等策略,很快形成应用标准、总体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传输层标准、感知层标准等技术规范,为我国物联网产品研发和应用开发中对标准的采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同时,提高了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随着物联网各个条线都在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有些人认为,互联网加智能化加传感器是物联网。这个声音目前比较大。为了消除“误区”,他四处奔波,有时一天几场,用沙哑的嗓子,普及物联网的概念与应用,形成发展中的共识。面包、方便面、饼干,时常是他的中餐。“在我生命终结的这一天,我希望墓碑上刻下这样的字:这个人想用一生告诉世界——物联网是物理,是哲学,是社会。他这样诠释着物联网,并为之奋斗一生。”刘海涛说。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物联网产业之路

    “从物理的角度,实体世界的角度,研究推动物联网。”刘海涛说。

    刘海涛科研团队立足自主创新,在国际上首先提出感知社会论体系。它不是简单的叠加,是用全新的理念,新的架构,真正实现实体世界及虚拟世界的融合。这是一群疯子一样的物理学博士团队。

    这个团队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创造着价值,也向世界展示着物联网时代的中国力量。

    几年来,这个团队提出的物联网三层架构、共性平台+应用子集产业化架构与发展模式等物联网顶层设计被物联网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全面采纳,当时在国际物联网标准化组织中拥有过半的主编辑和联合主编辑席位,为祖国赢得了绝对话语权。

    今年5月,新成立的WG10国际物联网标准工作组通过将同步转移在WG7中原中国主导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国际标准项目,并由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专家继续担任该体系架构项目组主编辑。

    如今,我国继续拥有国际物联网标准最高话语权,物联网标准和技术应用更是已经步入国际先进水平,引领着WG10成员国发展。

    刘海涛仍忧虑的是,尽管我国物联网理论体系、技术标准和应用已处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优势,可国内物联网领域还存在着“崇洋媚外”现象。这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物联网产业之路。”刘海涛说。

    近年来,为了做好示范,感知科技加速科研与产业化步伐,加快商业模式创新,与传统产业融合不断升级。至今,公司先后在无锡、北京、上海、日本等建立8个研发中心,推出百余种物联网产品,在安防、交通、有色、消防、物流、金融等10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特别在产业领域,去年,他有胆有识地与平安银行行长邵平合作首创了“物联网金融”新模式,实现对动产的全程无遗漏环节监管,避免了动产质押中存在的重复抵质押、货权不清晰等风险。

    “物联网金融让动产具备了不动产属性,大大降低了动产质押贷款的风险,这有助于盘活动产资源。最重要的是,物联网金融实现了资金流、信息流、实体流的三流合一,降低了虚拟经济的风险,同时还将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刘海涛说。

    在物联网领域,无论是理论与标准、基础研究,还是关键技术及产业应用,刘海涛团队频频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物联网产业的整体性发展时期正在到来。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