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闭幕的第十六届北京国际航空展上,多种军民两用无人机的集中亮相引发了观众的极大兴趣。其中,以“翼龙”无人机、WZ-5无人直升机等为代表的军用无人机尤其受到瞩目。
“应该说,这次北京航展展示了我国军用无人机发展的一些新成果。”国防科技大学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朱启超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随着各类新型军用无人机相继列装部队,我军用无人机在自主导航、飞行控制、数据传输等诸多技术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军无人机的信息化水平和作战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中国军队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军队信息化建设成就的客观体现,将为中国军队遏止战争、捍卫和平、铸造打赢能力提供重要的手段支撑。”
众所周知,在世界上最近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中,无人机屡立战功,受到各国军方高度关注。我国无人机产业也随之开始迅猛发展,国产无人机的身影在国际舞台上频频出现。
“其实,我国军用无人机起步非常早。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朱启超介绍说。
1966年12月6日,长空一号(CK-1)高速无人靶机的首飞成功,为我军核武器试验取样以及空空武器试验任务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自21世纪以来,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不断取得“井喷式”进步,涌现出了“翔龙”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天鹰”无人直升机、“利剑”隐形无人机、“翼龙”多用途无人机等多种种类、型号的典型代表。
然而,朱启超指出,虽然近年来我国军用无人机发展迅速,但较之美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目前我国大部分军用无人机还只是停留在研制、生产阶段,大多为了满足特定用户的定制需求,批量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能力相对薄弱。”他说,就目前而言,我国军用无人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还不多。其中,动力装置是制约军用无人机发展的重要因素,无人机研发首先遭遇到发动机技术的瓶颈。受此影响,现有军用无人机的载重负荷比较小,难以满足现代战场环境下高机动、高隐身能力的作战要求。此外,我国军用无人机在高精度导航、轻质结构和气动力等领域也面临不同程度的技术瓶颈。
记者了解到,这次北京航展展出的“翼龙2”无人机与美国MQ-9“死神”无人机在尺寸、功能定位等方面都相似,但相比之下,在升限、最大载荷、最高速度等方面都和“死神”有一定差距。
对此,朱启超解释说:“这样的差距主要是因为发动机的短板。和美国的无人机相似,并不意味着技术抄袭或是仿制。比如,飞机外形国内外都是根据风洞试验的结果甄选出的最佳方案,外形有些相似不足为奇。在信息化时代,双方对无人机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相似的军事需求,因此功能上相似更不值得大惊小怪。”
今年抗战胜利日阅兵式上亮相了三款无人机,朱启超认为这三款无人机实际上代表了国内军用无人机的发展方向。
一是发展高空长航时的战略级无人机。BZK-005是一种具有隐身能力的中高空远程无人侦察机。未来我军的战略级无人机除了将具备更高的升限和更长的续航时间外,还将装备包括相控阵雷达在内的多种雷达、可见光、红外等传感器,可提供早期预警并用于侦察缓慢移动的地面和海面目标,甚至还具备一定的反隐身能力。
二是发展察打一体无人攻击机。攻击-1无人机是中国空军装备的一型察打一体无人机,集侦察、情报传输和火力打击于一身。未来我军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将具备更强大的侦察情报能力、火力打击能力与隐身能力,将具备良好的有人/无人、无人/无人协同作战,并将发展舰载型无人攻击机。
三是发展小型战术无人机。JWP-02型中程通用无人机,主要用于炮兵侦察。未来我军将拥有更多种类的战术无人机,为部队提供实时的情报与通信保障,将广泛应用到下至班排级的战术行动中。(科技日报北京9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