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看台
近日,2014年江苏省级前瞻性研究专项资金(第三批)公布,常州大学共有33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共计720万元。在江苏省高校中,常州大学的立项率为84.6%,位居第一位;立项数位居第二位。
作为一所地方大学,常州大学的科研实力与优势如何形成?
把产学研做实、做深、做活
2011年10月,首期投资800万元的联想控股精细化学品研发中心正式进驻常州大学。与以往层次的校企合作不同,此次联想控股的研发人员直接进驻常州大学,在煤化工等领域联手高校开展深度研发。
常大人深知,只有把产学研做实、做深、做活,才能避免合作中的“门诊”现象,建立有机、长效的联系机制。争高级别项目、出高水平成果、筑高层次平台,努力将产学研特色转化为学科和科研优势,是常州大学产学研的工作思路。
为此,学校制定了严密的科研管理考核体系,量化考核指标,给予相应的奖励。在科研选题、项目申报等方面建立经常性沟通的互动协作机制,形成倍增效应。
围绕国家转型升级要求,常州大学正不断加强新能源、新材料和绿色化工等方面的产学研合作,为新兴产业提供支撑。
“有效科研”提升核心竞争力
中国受理发明专利申请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垃圾”专利数量庞大成为一大隐忧。对此,常州大学有针对性地倡导“有效科研”,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有效科研?常州大学校长浦玉忠提出,“首先,科研一定要对学科建设有帮助,围绕学校建设,出高水平的文章、获高水平的奖。第二,科研一定要反哺教学,推动人才的培养。第三,科研要对自身发展有帮助;最后,科研要对社会进步、企业发展有帮助,要老百姓受欢迎。只要符合这一类的其中一种就是有效科研。”
推动“有效科研”的实施,常州大学还专门制定了《科研业绩考核与奖励办法》。所有的科研项目均按项目级别系数和类别系数折算为科研业绩分给予奖励,并提供相关管理单位科研专项经费。科研业绩奖励分年度兑现,中期检查不合格或结题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停发、扣发当年度或结题后应兑现的业绩奖励。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导向、以人的需求为导向,常州大学的科研不是“天马行空”,而是脚踏实地。孙江涛教授研发的“抗癌新药硼替佐米”合成技术,与常州亚邦药业集团对接,进行了发明专利独占许可权的转让;成立7个新的文科科研机构,向“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产学研特色的地方领先大学”目标迈进。
扎根地方,赋予产学研持久竞争力
今年5月,第九届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开幕。洽谈会上,常州大学材料学院陶国良教授与常州市龙腾太阳能热电设备有限公司签约,让“聚光太阳能热发电高温真空集热管生产工艺技术研发”实现了成功转化,打破了国外对槽式聚光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垄断。
“几乎所有院校都在做产学研,而且名牌高校占有绝大部分资金、设备等。常州大学要在竞争中突围,必须进一步扎根常州乃至江苏大地。”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史国栋告诉笔者,学校启动了“产学研111工程”,选派100名素质好、业务精的博士、教授到乡镇、企业挂职;建立100家产学研合作基地;培育10家特大型企业为长期紧密合作伙伴。
截至目前,常州大学已与近30个市、县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与1200多家企业洽谈并实施了产学研合作项目,先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00多个产学研合作基地。
依托这些基地,常州大学与江苏卡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在全国建立了12个收购点,每年可控“地沟油”并转化生产近30万吨;陈新教授研发的“生物信息素技术”项目在常州顺利投产,该产品可使果树、蔬菜的农药使用量降低5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