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14日,中欧班列累计已开行800列。
2015年8月14日9点32分,随着8017次中欧班列(武汉—德国杜伊斯堡)从吴家山集装箱中心站缓缓驶出,标志着自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欧班列开行以来,中欧班列开行总数已达到800列。从第1列到第200列,用了三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从第200列到第800列,仅用了一年零两个月时间。
海运时间三分之一、航空价格五分之一
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安全、快捷的国际运输新方式,中欧班列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欢迎,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强力推动下,运量保持快速增长。
班列总量增长迅速。2014年中欧班列开行列数达到308列,同比增长285%; 2015年1—7月份,班列开行列数已超过2014年全年列数,达到328列。为满足各地日益增长的发运需求,铁路总公司在今年7月1日实施的全国铁路新运行图中,新增中欧班列线2条,全部中欧班列线达到21条。
回程班列大幅增加。2015年1—7月份,中欧班列回程开行74列,较去年增加了71列,增长24倍。其中,德国汉堡至武汉,白俄罗斯布列斯特至苏州,西班牙马德里至义乌均在今年实现了回程班列的首次开行,中欧班列已逐渐得到国外客户的认可,从一个中国品牌成长为世界品牌。
货物种类日益丰富。中欧班列运输货物品类已由开行初期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逐步扩大到目前的衣服鞋帽、汽车及配件、粮食、葡萄酒、咖啡豆、木材等品类。
开行城市逐步增加。目前,中欧班列开行城市国内已达10个(重庆、郑州、成都、武汉、苏州、义乌、石河子、昆明、合肥、哈尔滨),并以这10个城市为中心向外延伸覆盖到全国主要经济区域,境外到达7个国家11个城市。
品牌影响不断扩大。中欧班列以其海运时间的三分之一、航空价格的五分之一,以及班列化、客车化开行的组织方式,为客户提供了良好的物流体验,货源吸引范围已远远超出开行班列的国内城市和欧洲城市。
西中东三条中欧铁路物流通道
正点率达百分之百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铁路总公司积极构建畅通、快速、便利的中欧铁路大通道,促进中欧互联互通和贸易便利化。
统筹构建了三条中欧铁路物流通道。西部通道,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入境,主要吸引中国中西部地区与欧洲间的进出口货源,中国境内段铺画了13条班列线;中部通道,经二连浩特口岸出入境,主要吸引中国华北、华中地区与欧洲间的进出口货源,在中国境内段铺画了2条班列线;东部通道,经满洲里口岸出入境,主要吸引中国华东和华南沿海、东北地区与欧洲间的进出口货源,中国境内铺画了6条班列线。西中东三条中欧铁路物流通道的构建和中欧班列的开行,为中欧间货物贸易提供了除海运、空运之外的第三种物流选择。
推进全程运行图贯通。积极与沿线国家铁路协商,共同铺画中欧班列全程运行图,开辟了重庆—杜伊斯堡、成都—罗兹、郑州—汉堡、武汉—帕尔杜比采、苏州—华沙、义乌—马德里等21条中欧班列线,实现了国内段与宽轨段运行图全线贯通。班列全程运行1—1.3万公里,时间较贯通前压缩2天,最快12天运达,是海运的1/3—1/4。
统一打造班列全程服务平台。专门组建了中欧班列客户服务中心,每天两次向客户通报班列运行信息,提供7×24小时业务咨询、应急处置等服务。成立了单证中心,开发了单证制作系统,为客户提供联运单证制作、报关转关等服务。
全面提升国内段运输质量。在铁路总公司和铁路局两级调度,设立专人负责中欧班列箱源调配、运行盯控、中转集结组织等工作。中欧班列自运行以来,除受大风天气影响外,正点率达100%,运行速度达到日行1300公里,比沿线其他国家快300公里以上。
推动实现电商邮包常态化运输
加快中欧班列协调机制建设
积极推进电商邮包班列运输。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和国际组织,取消了国际联运规章对邮包运输的限制。为促进邮包正常运输,成功组织了重庆、乌鲁木齐、郑州至哈萨克斯坦,以及哈尔滨至俄罗斯的班列邮包试运。同时,多次与万国邮联、海关总署等密切沟通监管互认等电商邮包运输问题,推动实现电商邮包常态化运输。
大力加强班列货物安全保障。在中欧班列推广使用了集装箱电子防盗锁,实施远程监控;通过全程保价保险,降低客户货损风险;与沿线铁路建立协调机制,共建全程安全防控体系,有效保障了班列货物运输安全。
初步实现预报关电子数据交换。建立了中欧班列中哈、中俄间信息交换机制,通过提前录入随附单据信息,实现电子预报关和单据预审,口岸转关时间得到进一步压缩,其中多斯特科口岸缩短至5小时,依列茨克口岸缩短至2—4小时,布列斯特口岸缩短至5小时,马拉舍维奇口岸缩短至10小时。
加快中欧班列协调机制建设。一是建立了铁路总公司、相关地方政府、各中欧班列平台公司等参加的中欧班列国内协调会制度;二是与沿线各国政府部门、铁路、企业密切合作,共同推动班列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