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狠抓重大科研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有力促进了各项任务顺利完成。近年来,该院先后承担了320余项武器装备型号、预研和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军队或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被五部委联合授予“高新武器装备研制突出贡献单位”。
在急难险重时刻当好定海神针
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军用光电技术在部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院承担的重大科技创新任务日益繁重,学院高能激光技术、高功率微波技术、激光陀螺技术等创新团队长期顶着巨大压力超负荷运转。
有一次,面对久攻不克的技术“瓶颈”,该院某重大型号装备项目组的科研人员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实在不行只能下马了”,有的科研人员甚至打起了“退堂鼓”。
研究所党委及时召开党委会,认真分析原因,一致认为团队由院士领衔,技术力量和队伍是过硬的,科研攻关遇到阻力很正常,关键是要树立敢于站在世界科技前沿与强敌博弈的雄心壮志,科研攻关就是打仗,认输了,我军将继续在这一军事领域受制于人,作为军队实力最强的创新团队,没有退路可走。所党委还认为,科研人员士气减弱还与长期艰苦攻关,身心疲惫、压力巨大有关。
“停下来,休整3天,全体科研人员去井冈山参观见学。”所党委在装备研制分秒必争的关键时期,做出这样一个令人惊诧的决定。
“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的革命火种靠什么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所党委在罗霄山上讲授的一堂“井冈山精神”党课,不仅让广大科研人员的思想豁然开朗,更重新点燃了他们勇攀科技高峰的决心。最终,该团队承担的重大型号任务提前一年列装部队,有效提高了我军战斗力,相关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以解难帮困行动树立政工威信
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学院各级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政治工作的威信树立起来?
院党委通过分析意识到,政治工作没威信的原因一方面是政工干部自身能力素质和形象有差距,另一方面是政治工作没有在中心工作中发挥威力。学院科研人员是高学历高智商的群体,知识渊博、思维敏捷、理解力强,且科技创新的严谨性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紧贴中心把政治工作的“虚”功做实,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和欢迎。
学院研制的激光陀螺对精度要求很高,之前一直靠几个技术骨干凭借长期摸索出来的工作经验手工制作,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需求不断增大,研究所党委敏锐地意识到科研成果机械化、批量化的重要性,在上级大力支持下,他们抓住军队推进军民融合的机遇,与驻地创新研究院合作,积极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模式,在地方建立起国际领先的生产线,既把科研人员从手工作坊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上,又极大缓解了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供需矛盾。广大科研人员一致称赞,党委班子的智慧和魄力是科技创新的“助推剂”!
用顽强过硬作风锻造强军尖兵
学院党委牢牢把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和“学习践行强军目标,做新一代革命军人”主题教育的根本要求,在全院开展“党员公开承诺活动”和“好干部标准”、“军人的样子”大讨论,在强化军人意识、弘扬光荣传统、砥砺优良作风中彰显党员干部的先进性。
重大科研项目立项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誓师大会”上带头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党员科技骨干带头坚持每周六天工作制。在科研攻关的艰难阶段,在电磁辐射、强声损伤、强激光辐照、烈性炸药等试验中的高危环节,率先把“党员攻关突击队”“党员示范岗”的牌子树立在醒目位置。
有一次,某试验外场型号定型的关键时刻,科研设备出现了意外,党支部书记杜研究员召开支委会沉着应对,发动集体力量承担排障任务,支委“一班人”靠前指挥,与科技骨干3天3夜没有睡觉,最终把故障原因找了出来,确保了试验圆满成功。
该院把高伯龙院士、赵伊君院士、李传胪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数十年如一日潜心国防科技事业,艰苦奋斗、为国争光的先进事迹汇编成册,在党课、政治教育课教育中反复讲授,使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备受鼓舞激励。
近年来,先后有两人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两人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1人特邀出席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2014年,激光陀螺技术创新团队被树为全军重大典型,其先进事迹在军内外广泛宣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