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南京,江宁湖熟小学一如既往地书声朗朗,与往常不同的是,三堂声情并茂的公开课正在进行之中,课堂上气氛活跃,不时发出哄笑声。授课的是来自南京晓庄学院的蒋言文、徐寅生、刘宁莉三位同学,均为南京晓庄学院第十一期“顶岗实习,置换研修”的大学生。
与他们一样,该院200多位小学教育专业大三学生正在教师的岗位上,顶替小学教师的岗位,真刀实枪地履行着备课、上课、班级管理等教师职责,为今后正式进入教师职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从课桌走向讲台,增长的不仅是阅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在江宁区龙都小学的语文课上,来自南京晓庄学院2012级小学教育专业的吴琼同学正在声情并茂地朗读着朱自清的名作《匆匆》,孩子们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当谈到这次顶岗实习的感受时,吴琼表示,“这次实习经历是既难忘又深刻,只有当你亲身经历一件事时,才会有更多领悟,顶岗实习让我懂得许多!”当然,这些走出课堂初次站上讲台的学生一开始也是顾虑重重。“比如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自信,对生活环境的担忧等等,但是经过几次历练后他们就显得从容许多。”南京晓庄学院党委书记王国聘告诉记者,“师范生在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后,第一次真正深入真实而复杂的教育情境,体验教育教学活动,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感受教育教学任务压力,检验自身专业素养,这其实就是我校‘教学做合一’人才培养理念的充分体现。”
受学校办学经费和“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教师编制等限制,农村的小学教师一直难以脱岗培训,面对这些难题,南京晓庄学院在2006年首创“顶岗实习·置换研修”,让师范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到乡村小学“顶岗实习”,独立承担教学管理任务,乡村教师重回大学校园“置换研修”,学习深层次知识,为乡村教师的职后教育和师范生缺少实践基地开辟了一条新路,成为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高校。
如今,该项目已经整整走过10年。“10年来,从部分试点到全面推广,从学校自主开展到教育主管部门支持,从最初的39名师范生试点参与到如今1404名师范生受益,参与研修的乡村教师人数也累计达到702人。”南京晓庄学院校长许承明告诉记者。
重返学生时代,不变的向学之心
走下讲台,放下小学教师的身份,重回校园学习和生活,再做一回学生,对在乡村基层教育岗位上耕耘的老师们来说,听起来多少有点浪漫。每一个对中国乡村教育了解的人都知道,在乡村,教师对于孩子有多重要,一个老师的离开,就意味着一群孩子教育的缺失,离开自己的岗位脱产学习是很多乡村教师的梦想,却也是很难实现的梦想。南京晓庄学院推出的“置换研修”恰恰解决了乡村教师脱产研修的矛盾,帮他们实现了再教育促提高的梦想。
10年来,702名乡村小学教师走进南京晓庄学院参加置换研修,他们放下手头繁重的工作,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学习,把自己的教育实践和理论学习有效结合,凝聚成自己的成果;他们暂时告别家庭,在市区名小学驻校研修,在宿舍里思想火花碰撞,启发教育理念、激发教育梦想。10年前,参加第一期“顶岗实习·置换研修”培训班的郑雪峰还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如今他已是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还是六合区规模最大的农村小学——明德小学的校长,谈到10年前的研修经历,他依然记忆犹新:“是置换研修点燃了我的梦想,让我不断学习‘充电’,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高校老师及学生进行充分互动中找到了一名乡村教师发展和成长的道路。”
“师生互换”模式,创新服务基础教育
晓庄学院合理安排好顶岗与研修时间,第一周与最后一周,来校研修的老师手把手带实习生,熟悉学校、熟悉学生、熟悉教材,做好交接工作,中间两周老师到晓庄学院参加研修。到岗的大学生配备有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同时学院还通过多媒体手段与其进行远程互动与指导。“师生互换”模式创新同时,各区学校十分关注保障教学质量。学校雨花台区教育局人事科科长徐承健说:“我们开展投诉机制,任何学校或家长对于教学质量有疑问,随时可以打电话进行投诉,学校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安排。目前,学校与家长在教学质量上是‘零投诉’。”
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质量,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合格的、优质的教育,必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作为中小学教师摇篮的南京晓庄学院为南京基础教育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顶岗实习·置换研修’是在践行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老校长的乡村教育思想,服务农村教育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学院书记王国聘如是说,“老校长在1927年创办晓庄乡村试验师范时,就是期待实现‘征集100万个同志,创办100万个乡村小学,培养100万个小学教师’,我们没有忘记身上的责任,这条道路很长,但所有晓庄人将执着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