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06日 星期一
江苏宝应:科技镇长团助推革命老区“弯道超越”
□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宗玉乔 王 亮

    地处江苏苏中与苏北交接处的宝应县,是个红色革命老区,这里既不临海,又不靠江,没有什么创新资源。“要实现经济转型的‘弯道超越’,只能从提升现有传统的产业上下工夫,通过营造环境、引进人才、搭建新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方式,来带动企业推进提升发展、转型发展,打造出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宝应县副县长邵红宁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江苏省农委下来挂职的邵红宁,不仅仅担任的是副县长,还是江苏省科技镇长团宝应团团长。两年来,在省委组织部、省农委以及地方党政的支持下,邵红宁带领7位团员探索科技镇长团工作方法,将人才引进、政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等工作,作为科技镇长团的重点工作去抓实抓出成效。

    “这里条件恶劣,团员们却都是自愿来到这里。他们充分发挥出特殊的桥梁纽带作用,为红色革命老区实施科技创新注入了动力,激发出了企业创新活力。”宝应县科技局局长姜海峰说。

    数据显示,仅去年,在科技镇长团的努力下,共引进或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0多名,获批省“双创计划” 3项、省“博士计划”9项,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2份。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广泛收集各类信息98条,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15项,上争各类科技、农林业项目资金分别比上年增加30%、20%。

    邵红宁告诉记者,宝应科技镇长团成员分别来自省内外高校和政府机关,最远的团员来自哈尔滨。团员之间所学专业和从事科研方向不同、个性与生活习惯不同。尤其是,宝应的产业与工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规模企业、创新型企业较少。因此,要把科技镇长团整合好,成为一个能战斗有作为的特殊团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如何让每位团员对宝应县情,特别是科技、人才工作有较为直观的认识,迅速进入角色、尽早融入地方,履行好科技镇长团工作职责?

    “我们将各项制度执行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与依据。细化目标任务,采取‘千分考核’,按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三大类22项量化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位团员。牢固树立‘立足板块、服务全县’理念,鼓励团员在做好各自挂职板块工作基础上,打破条块限制,加强相互协作、主动开展工作。”邵红宁说。

    两年来,科技镇长团以注重调查研究、注重服务企业、注重宣传引导的“三注重三促进”为重点工作目标,从宝应产业现状出发,围绕输变电装备与新能源、机械装备与泵阀管件、电子信息与文化、食品与有机食品、轻纺与化纤等五大基础产业,主动参与全县及各板块的科技、人才工作,依托派出单位创新资源,为推进宝应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全方位提供有力服务。

    来自哈工大的肖海英,挂职宝应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仅一个月内,她先后调研了30多家企业,基本上摸清了开发区的产业现状,了解到了企业的需求。

    西安交大副教授陈刚来宝应挂职安宜镇副书记,同时任宝胜集团副总。一年来,陈刚利用其资源和专业牵线搭桥,推动校企合作。“此前,宝应企业与西交大的合作主要靠‘单打独斗’。在陈刚努力下,西安交大电气学院与宝应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特别是宝胜电气与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在126kV真空断路器方面开展合作,并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进一步强化校企间合作交流。”邵红宁说。几年来,陈刚利用专业背景,对电缆技术及企业管理建言建策。撰写20页的《关于宝胜集团的调研报告》,对宝胜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提出思考与建议;帮助企业申报科研项目,获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等近千万元的资金支持,促进了企业创新升级。除此,陈刚还积极牵线材料、电气、机械等领域专家,为企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引进牛春明教授,成功获批市“绿扬金凤计划”,促成千人团队与宝胜共同开展“中高压半导电屏蔽层材料”项目合作,为新产品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

    来自江苏大学的李伟,把服务企业作为自己应尽职责。他在做好调研收集泵阀企业人才技术需求的基础上,借助科技镇长团派出高校优势,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使宝应企业整体实力得到提升。目前,泵阀产业已有国家高企3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企业研究生工作站4个,还建有江苏大学—宝应技术转移服务中心。

    可以说,科技镇长团在宝应,虽是一个“小团队”,却助推着革命老区“弯道超越”。如今,宝应已培育出科技型规模企业391家,国家高企63家。去年,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28亿元,科技对经济社会贡献率达到55%。“这一组科技发展新数据、新变化,离不开科技镇长团,凝聚着每个团员的心血。”宝应县人才工作办公室唐爱平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