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78个远程遥控固定摄像头拍摄,24小时全天候跟踪、记录……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急诊室,前不久几近“原汁原味”地被“挪进”了东方卫视的《急诊室故事》,成为全国首档大型急救纪实真人秀。
在《急诊室故事》中,每集都有“急诊医生说”的栏目环节。也就是针对当前故事中的医疗或疾病知识,由专门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解读。在这个环节中,栏目的主讲医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相关常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由于同时又能紧扣故事内容,显得实用性强,为许多观众所青睐,在提高社会健康安全意识、普及医学常识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而与此同时,还有更多的与我们日常就医息息相关的医学科普常识在这部片子中得到了体现。
不能图方便直接挂急诊
“急诊室是一个聚集了所有意外的地方,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病人是什么状况。”《急诊室故事》第一集开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部的张允平医生面对镜头如是说。
急诊属于全科医学,是为各种急症、危症、重症病人而设,在医院被称为生命的绿色通道。然而,不少市民认为,急诊就是“快诊”,挂急诊号,就能比普通门诊病人提前看医生,所以,只要不是疑难杂症,到医院后先去急诊科,而不管病症的轻重缓急。不少急诊医生也透露,本应去看普通门诊、结果却来看急诊的病人,大多数是为了图方便,节省时间,这是急诊量加大的主要原因。
在《急诊室故事》第二集,陆义安医生说:急诊的医疗资源是有限的,有些人只是感觉腰不舒服就要到急诊拍个片子,那本来就紧急的病人拍片的时间就会等得很长。确实,相对而言,急诊等待的时间比普通门诊短,大家都想挂急诊,这样反而造成恶性循环,使急症重病患者等待时间加长,耽误病情。
对于这样的现状,医院没有办法。对医生来说,急的倒不是病人多,而是轻症病人占用了急诊资源,急症重病患者混杂于大批轻症患者中排队挂号,病情在等候中可能产生变化。
专家提醒,病人看急诊时应先到急诊科预检,先大致向护士陈述自己的病情和感觉,由护士初步判断病人病情的轻重、属于哪个科,并指导病人就诊。如果病人不陈述病情和感觉,极有可能会因为来回折腾而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
急诊并不是越“急”越好
“黄金一小时”和“铂金10分钟”很形象地概括了急诊的特点,那就是在疾病发生后的最短时间实施抢救。然而,具体的救治过程,常常不是想象中的那般简单。
《急诊室故事》第六集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工人柳东海的手被电锯绞伤,外地医生在手术台上临时变卦,三个家属只好赶来上海,将他送进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部。
可是,从预检台开始,他们就让医护人员非常头疼,因为连伤者在内,这家人身无分文,没带身份证,也想不起身份证号码,连号都挂不了。没有挂号就无法进入医院系统,因为医院所有环节都是电脑联网,不挂号连手术都没法做。
柳东海的妻子李霞面对镜头诉说:医院是怕我们看完不给钱,他们有他们的理由。而陈宇杰医生则坦言:当时听说家属没有挂号就很生气。其实我内心焦急、希望他们尽快挂号尽快治疗。但确实很少有人理解我们的真实想法和良苦用心。
柳东海伤情很重,大量失血,家属看起来又没做任何入院准备,只是拼命催促医生赶紧做手术。这让医生们觉得,他们对病人的生命完全不负责任,而且也很糊涂。对医院来说,不管家属有多急切,病人都必须做完应有的检查,生命体征稳定后才可以做手术。而家属也不能理解,医生的火为什么这么大。
在等待了6个小时之后,柳东海终于可以做手术了,最后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透过此事看,医生与患者之间,一个要保命,一个要救命,这种关系,天然就应该向一个方向努力。之所以会产生矛盾,是因为看到亲人痛的时候,家属的判断力和耐心都会大大降低;而在超负荷的医院里,医生又无法照顾到每个人的情绪。当矛盾产生时,不妨将心比心,想想亲人康复后的笑容,把最后的希望和最后的信任,一起交付给医生吧。
不同层面应能互相理解
医院里的急诊,生死往往只在一瞬间。患者和家属急迫的求治心情和对诊治流程、医疗常识等的认知匮乏很容易会造成医患间不必要的误解。
《急诊室故事》第十集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位患者刚放上手术台就室颤,心脏无意义地乱跳,全身这时候都处于供血不足的状态,5分钟不控制住就会脑死亡。当时情况非常紧急,医生及时地电击除颤,病人心跳终于恢复了正常,医护们加快了支架手术的进程。
但是,支架还没开始装入,病人再度室颤,多次的电击除颤过程对其身体产生了刺激,病人不时发出阵阵惨叫。手术室外,家属频繁拍门、按铃,护士赶忙出去制止。医生陆志刚后来说:家属听到病人惨叫后就踢门了,他们并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可这种过激的行为会对正在抢救的人员造成一定的压力,其实对病人是很不利的。当时我们也没时间去解释,救命要紧。
手术终于顺利完成,医生已经尽了全力保住病人性命。然而,进入手术室的家属们却并不理解他们,仍在埋怨医生。就此事而言,医生希望尽力保命,减少病人的身体损失,而家属考虑得更多的则是希望减少病人在手术期间的疼痛。不同层面上的思考是产生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但争论的最终方向却是相同的。如果家属能多一些这方面的医学知识,或是相信医生的决定,那么对患者治疗的过程将会更为有利。
据了解,为了以最真实的视角、最虔诚的态度直击急诊室里发生的故事,《急诊室故事》使用了诸多先进的拍摄技术,全天候地跟踪、深入到常人无法触及的抢救一线。节目总制片人曾荣表示,使用高科技手段是“希望节目能将急诊室中‘生死攸关’的每一个时刻真实地传递给观众,而这些时刻能令人有所感悟。”当然,这也成就了电视史上最原汁原味的医学科普,给了电视观众既直观又实用的急诊就诊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