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05日 星期五
创业大会别办成了“作秀会”
盛 利

■区域零点

    “台下黑压压的2000多人,附近中学都派了几个班的中学生组团参加;台上投资‘邀约函’满天飞,谁的项目讲得好、掌声多,几千万、甚至上亿‘大额投资’随时都会诞生……”一日,出席完毕某政府举办的创新创业大会,一位投资人在微信上发出感慨:一个创业项目的投资岂是如此轻率?再这样下去,我们投资人“脸面”往哪搁?

    时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呼声高涨,各地风投对接会、项目招商会、创业大赛层出不穷。而随着这些大会、大赛举办,动辄吸引巨额投资的创业项目,似乎一夜之间破茧而出。随着某大二学生拿下300万、某高校教授领走1000万……等“神话”涌现,让人不禁疑问:为何创投机构事到如今才“打涌堂”抢项目,难道过去他们都“瞎了眼”?

    然而事实却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在某城市官方创业大赛上,一位正在填写“投资邀约函”风投机构负责人向记者道出了原委:原来一次创业投资,涉及项目评估、团队考察、财务分析等数十个流程,项目估值、占股比例、项目管理、退出机制等都是投资者事先考虑的范畴,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考察评估过程,因此往往被投资者们称为“跟项目”。但为何一次大赛、一场路演就能确定是否投资呢?这位机构代表坦言,这仅是为活动“凑人气”而作秀。

    这样的作秀如何产生?笔者调查原因有二:一来源于“面子工程”,如今创新创业无不是各区域、部门工作重点,一场筹备已久、声势浩大的专场路演、创业大赛,如果没有几个巨额投资压轴,岂非苍白无力;二来源于“关系思维”,机构代表们本不需要“用脚投票”、违心凑人气,但眼见政府主导的创业活动如火如荼、创业扶持态度坚决、主管领导现场赴会,难免不想借此良机展示自己机构实力、决心,以免在未来享受各种政府投资扶持政策时落下“话柄”。

    或许有人说,这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场景,对面向更多人营造创新氛围、点燃创业激情是利大于弊。但笔者认为,这种看似“善意”的作秀,恰恰是对当前浓厚创新创业氛围的“暗杀”——当台上路演的创业团队手握“天价”投资邀约函走下舞台,却发现这仅是一纸空文或大打折扣;当台下不断“见证奇迹”的创业者观众,抱着“他们都行,我能也行”的想法,认不清现实,而在投资者面前四处碰壁时,创新创业的热情势必受到重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