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晓莹
“2013年我国市场共销售约3.7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进口数量占近2.7万台,约占3/4的市场份额。”在5日下午的两会小组讨论会上,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徐晓兰委员话音未落,一旁的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柳崇禧委员便表示:“我们的生产线每年都会有这方面的需要,但是招标过来的都是ABB、安川、库卡等国外的品牌,很少有自己的品牌机器人。”
“目前我国的产能越来越大,劳动力红利也在逐渐消失,机器人无疑是最好的替代方案,而以机器人为主的智能制造是未来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然而目前我们的技术水平较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技术基础相对薄弱。”柳崇禧说,“我们要发展‘中国制造2025’,必须大力发展自主机器人产业。”
据徐晓兰介绍,我国机器人领域的瓶颈技术主要体现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灵巧操作、感知等核心单元,以及系统集成设计应用这三个方面。“这需要通过一些顶层设计来布局前瞻性战略研究,做好行业引导。”她同时表示,我们必须要走中国特色的差异化机器人发展道路。“目前世界上至少有48个国家正在发展机器人,德国主要发展工业机器人;日韩主要发展服务机器人,如家政、医疗、康复机器人等;而美国的特种机器人最为先进,比如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的报告中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徐晓兰说,“发展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科技日报北京3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