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米镉超标事件,让“镉”一度成为敏感热词。2014年12月21日,在长沙召开的“农产品重金属污染治理科技论坛”上,记者获悉,我国在农产品,特别是水稻重金属镉污染治理上,取得了有效进展。
湖南省镉低积累农作物品种筛选与选育科技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通俗来说,治理“镉”,主要有“拿出来”“钝化”、选育镉低积累农作物品种三种方式。这三方面,我国都已取得一定成效。
所谓“拿出来”,即将“镉”从土壤中提取出来。这是治理“镉”污染的根本性方法,但难度较大。治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法三种。
生物法,即种植油菜、苎麻等对镉吸附能力强的植物,将“镉”吸附出土壤。但这种方法存在两个弊端,一是吸出来的镉仍留在植物中,可能以其他形式回到土壤;二是生物法吸收效率低,见效慢。相较而言,物理、化学法效果更好。
论坛中,来自美国的博士、国家“千人计划”人选奉向东最新的“森美思技术在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应用”,是试验效果较好的一种物理、化学方法。柏连阳介绍,课题组已将该技术引入,在湖南衡阳开始实验。目前,试验结果显示,它可将80%的二价镉离子吸出土壤。镉在土壤中,可分活性和络合状态。活性镉约占总镉含量30%—40%。也就是说,这种方法可以吸收出土壤30%左右的镉。镉在土壤中还存在一个动态平衡,即活性镉“拿”走后,络合状态的镉又可转化为活性镉。反复利用该技术,就可有效清除土壤中的大部分镉。此外,课题组也在同时实验,将用纳米技术生产出的一种陶瓷材料,撒到田间作为“吸附剂”;届时,吸附出来的镉,还可以再提取资源化利用。
所谓“钝化”,则指当“镉”不适于从土壤中“拿出来”时,就让其活性降低,使其不利于作物吸收。我国主要采用原位钝化法。目前,这种技术进展很大。我国已大力研发土壤调理剂“钝化”技术,即通过提高土壤pH值,来降低土壤中镉的活性。专家研究表明,pH值每升高一个单位,重金属镉的活性就可降低10倍。湖南省农科院于2011年承担的省科技重大专项“稻米镉污染消减及快速检测技术与装备研究”,研制出了一批土壤重金属钝化剂、便携式快速检测仪器及配套检测技术。该院与相关企业现已联合开发了几种高效降低农作物镉积累的镉污染耕地土壤调理产品,拟于2015年在湖南长株潭地区,开展大面积示范。据悉,土壤调理剂的使用,可基本解决中度、轻度镉污染土地的农作物“镉”吸收问题。第三种,则是镉低积累农作物品种筛选与选育。柏连阳课题组现已初步筛选出低镉品种2—3个。他表示,该项试验还需进一步验证,但这些低镉品种或将成为2015年湖南进行“镉”治理的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