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铁飞 马登原 赵建东
随着塔台指挥员一声令下,起飞线上早已整装待发的直升机机翼轰鸣、掀起层层沙尘,飞行员报告后,三架直升机立刻搅动气流起飞。随即,增速爬升、悬停起落、侧飞倒飞等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般展开……
在前不久的一次考核中,武警宁夏总队三名“90后”飞行员精湛的技术,受到考核组一致好评,更为可喜的是,他们三人都是宁夏人。他们就是被誉为“塞上雄鹰”的武警宁夏总队直升机大队飞行中队三级飞行员哈沫衍、王学峰、闫磊。
哈沫衍:用坚定信念筑梦
能够成为一名飞行员振翅蓝天,是许多人都曾有过的梦想,哈沫衍也从小就有着这样的梦。
2010年春天备战高考期间,银川二中突然来了几名身着军装的解放军军官。当哈沫衍得知他们是来招收飞行员时,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不久,哈沫衍收到了体检通知。虽早有心理准备,但他还是被惊出一身冷汗,仅初检一关,与他一起参加的100多人就被淘汰了80多人,其中大多止步于视力测试。空军采取的是“C”字视力表,共有8个方向,比通常体检使用的“E”字视力表难得多。体检转椅也让许多人都吃不消,一些学生下了转椅就直接冲到卫生间开始呕吐。
就这样,哈沫衍一路“过关斩将”考入空军航空大学。谁知刚踏入军校门,新的挑战就又开始了。
“第一道难关就是体能训练,五公里越野跑不下来,单双杠、旋梯滚轮等器械动作完成不了,基础体能也很差……”哈沫衍回忆说。但为了飞行员之梦,他丝毫没有气馁,而是紧咬牙关刻苦训练。别人跑5000米,他就跑1万米;别人做100个俯卧撑,他就做200个;别人做20个引体向上,他就做40个卷身上……常常练得筋疲力尽,衣服被汗水浸得能拧出水来。
经过哈沫衍的努力拼搏,今年6月,他以课目全优的成绩顺利毕业,赢得学院师生的交口称赞。
王学峰:以献身精神追梦
“成为飞行英雄,应是每名飞行员都有的梦想。”采访王学峰时,他的话掷地有声。
大三时,王学峰在山西参加实装飞行训练,师傅张博一直对他关爱有加。可有一天,他突然发现张师傅眼圈发红、情绪低落,一问才知道曾睡在师傅下铺的飞行员在昨天执行任务时,为保护战机和群众牺牲了。他想安慰师傅,却不知从何开口。过了良久,张师傅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既然选择了飞行事业,就选择了牺牲奉献,随时随地要做好献出生命的准备。”那一刻,王学峰被深深震撼了。
从此,王学峰像变了个人一样,拼命学习、拼命训练。因为他已经把自己的全部交给了飞行事业,甚至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为了梦想,他愿意付出一切。
临近毕业分配,许多学员都选择了南方条件好待遇高的部队,王学峰却选择了武警宁夏总队直升机大队。他铿锵有力地回答:“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越是危险的地方,越需要我们!”
闫磊:靠奋勇拼搏圆梦
闫磊永远也忘不了今年7月30日那个难忘的日子。
那一天,总队隆重举行直升机接装授装仪式,由他担负飞行表演任务。尽管已有100多个小时的驾驶经历,但他仍然有些兴奋。“稳定情绪,集中精力,起飞!”指挥员似乎看出了什么,提醒他说。“明白!”闫磊一边回答,一边打开电门,推油门、按下按钮、拉升操作杆开始操作。紧接着,直升机平稳升空,俯瞰着塞上大地,他长舒一口气,终于圆了自己守卫家乡的梦想。
为了这一天,闫磊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机舱内有上百个按钮,操作程序也非常复杂,他就将机舱挂图贴在床前,坚持每天默念一遍,每次实习前都在脑中回忆一遍,上机后闭上眼睛再摸一遍,最终练就了电门按钮“一摸准”、操作程序“一口清”的本领,成为第一个在宁夏试飞的青年飞行员。
雏鹰立志出塞上,振翅高飞卫长天。随着近年来招收飞行员政策不断改革创新,更多像哈沫衍、王学峰和闫磊一样的“塞上雄鹰”们,将从宁夏这片神奇土地上起飞,矢志献身“强军梦”,为更好地有效履行职责使命、维护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