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视点
11月28日、12月5日,清华长庚医院、北大国际医院选择在前后不过一周左右的时间里,在京北区域相继开业,再次引发了新一轮优质医疗资源的整合。作为北京的经济新区和新的居民聚居区,过去数年,京北区域已吸引了不少三甲医院在此建立分院或设立托管。除已开诊两年的积水潭医院回龙观分院,北京市中医院已托管顺义区中医院,北京安贞医院昌平分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也正在筹办挂牌中。
此次新开业的这两家医院,一个是社会资本开办非营利性医院的“探路者”,一个是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台资捐赠大型医院,两者的依托单位都是实力雄厚的医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前者依托清华大学医学院,后者则依托北京大学医学部。
众所周知,在医疗领域,优质的医疗资源不仅包括硬件医疗设施,而且还包括更为重要的软件设施——优秀的人才资源——医生,对于任何一家想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立足并取得长足发展的医疗机构而言,这两者缺一不可。尤其是像“好医生”这样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优质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医疗机构的兴衰。
据了解,虽然北大国际医院暂时还不能为医务人员提供“事业编”,但自今年以来,海淀区属的医院中已有10余人辞职,跳槽到该医院,这其中还包括一位产科“一把刀”。是什么诱惑能让这些优质医疗人才离开人人羡慕的“事业编”,从“体制内”毅然跳槽到“体制外”?
笔者以为,除了北大国际医院给出的更能体现一个优秀医生价值的丰厚高薪外,更加国际化的临床应用和医学科研平台以及更大的晋升空间无疑也是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行公立医院在人才培养和晋升制度上的不足和缺陷。
按照公立医院现行的人才培养和晋升流程,一名主治医师(中级职称)要想成为专家级的副主任医师(副高级职称),除了年限上要达到一定的要求,临床上要完成相应的工作外,还需要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至少发表论文是一项硬件条件,如果达不到这个硬件,不管你临床工作做得有多出色,晋升都只能是望尘莫及了。而北大国际医院推出的“优劳优酬”的薪酬激励形式,不仅更能体现医生个人和医疗团队在患者心目中的认可度,同时也能让医生更加提升自我的认可度。而后者,是作为一名医生前行的动力和基础。
在社会办医力量越来越与公立医院抗衡的情况下,对医疗市场“蛋糕”的争夺战也更加白热化,但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社会办医,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都要由市场说了算,而市场认定的不是一纸文凭,一份职称证书,而是真正能把临床做好的优秀医师和优秀的医疗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