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03日 星期一
山东省科协2014年年会聚焦创新驱动

    科技日报讯 (通讯员侯丽艳 记者王延斌)我国轴承行业三家大型骨干企业年产量总和还不到国外一家著名公司的50%;发达国家模具企业人均产值约15万—20万美元,我国只有4万—5万元人民币。在近日召开的山东省科协2014年年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蔡惟慈表示,这些年来,中国主机产品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依靠进口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主机产品未掌握配套主动权,基础领域和迅速发展的主机行业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不适应主机行业的发展。蔡惟慈认为,机械工业这种“空心化”的现象是大而不强的集中表现,也是产业竞争力无法迅速提高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据了解,世界金融危机以后,我国机械工业的产销额就一直居世界各国之首,2013年全行业主营收入已达到20万亿元。与此同时,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风机、水泵、压缩机等越来越多的产品产量居于世界第一,特别是火电、水电、风电、核电装备水平及产量均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与主机相比,机械工业的基础领域的水平差距更大,已成制约主机创新升级的突出瓶颈。”在分析这一问题时,蔡惟慈列举了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重大技术装备主要是服务于国家重点工程,可以将推进国产化的国家意志落实到明确的依托工程上去。而基础产品面对的不是特定用户,而是千万家用户;二,长期以来,由于资源有限,在决定资源投向的先后次序中,主机行业往往优先于配套行业。“先主机、后配套”,“重主机、轻配套”的现象难以避免;三,主机国产化可以采取集成创新的思路,靠进口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实现终端产品的国产化;而基础件这样做则不可行;四,基础产品单件价值低,主机生产商往往会因担心质量风险而不愿推进国产化,宁愿花高价采用进口配套产品;五,国外厂商对国产化的打压, 一旦国内企业在某个基础产品的国产化上取得进展,相关国外厂商原本向我高价出口的产品马上就会大幅降价,与我争抢市场。从而使我国产化难以继续推进。

    蔡惟慈认为,我国基础件和基础机械产品的结构升级已呈现出“市场失效”的特征,“‘强化基础’必须成为国家意志,必须市场竞争和政策扶持双管齐下,打破‘水平低——不愿用——无积累——难升级——水平更低——升级无望’的恶性循环。”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