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CFP |
8月27日,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与Zealer创始人王自如围绕测评及相关问题在优酷上公开对辩。辩论结束后,王自如9月1日在Zealer官网上公布了一段视频,就辩论特别是他的反思和决定做了说明。
说到底,公开的技术测评是一个市场信息披露问题。信息披露的关键问题,在于谁来披露以及如何披露的信息。近三个小时的辩论大致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测评技术与程序以及测评机构的属性。就测评技术和程序而言,辩论双方都承认存在很多“可做手脚”的空间和“潜规则”。正因如此,Zealer多年来一直把“独立”、“客观”和“第三方”的机构属性及其正在申请专利的测评方法和程序,作为其评测工作可信性的关键支撑。然而讽刺的是,恰恰是通过这次辩论,关于它本身的许多信息才得以披露。
辩论中,罗永浩抓住资金来源问题对Zealer宣称的“独立”和“第三方”身份提出了有力质疑。由于是硬伤,王自如自然无力招架,在9月1日发布的视频中,他不得不宣布Zealer将不再强调机构的“独立”和“第三方”身份,只专注测评工作的“客观”属性。
从亡羊补牢的角度来看,王自如上述反应是正确的。但由于一方面机构保持“独立”和“第三方”属性是保证测评工作客观性的关键;另一方面工作的客观性通常难以直观观测,而评测机构的“独立”和“第三方”角色相对容易判断。因此,实践中人们把“独立”和“第三方”作为保证和显示机构工作客观性的关键变量——人们没有理由在信息披露不足的情况下相信某种特定的逻辑可能性。
虽然人们对两位辩手和辩论活动本身都是人言人殊、莫衷一是。单就这场辩论而言,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当我们跳开对辩论双方各自得失的评判后会发现,此次辩论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信息披露有效地增加了市场中的信息供给,让市场中的“神话”和“神人”祛魅。就此而言,此次公开辩论有其公共价值。
公开辩论有很多功能,它最大的意义取决于其能激起的社会互动的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还不太习惯公开辩论的社会而言,要担心的不是公开辩论太吵和不完美,而是辩论太少和信息披露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