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18:35,南京市环保局官方微博“南京环保”短短四十一个字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十年前哈尔滨那起铱-192放射源丢失致人死亡的事故或许将不会在南京重演: 5月10日,经过四轮数批专业人员进入现场锁定区域操作,最终成功将5月7日丢失的一枚铱-192放射源找出,并成功放入铅罐回收。目前,没有接到人员受到辐射损伤的报告。
为什么又是铱-192
5月7日,天津宏迪工程检测发展有限公司在位于南京市浦六北路188号的中石化第五建设有限公司院内进行探伤作业期间,丢失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一枚。
接到企业报案后,相关部门立即成立专项处置小组,按照《南京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全力以赴查找放射源。
5月10日上午10:30,工作人员将放射源锁定在2平方米范围内。但是,由于现场地形复杂,杂草丛生,而丢失的放射源近似黄豆大小,且技术人员不能长时间近距离寻找。现场指挥部决定在此设置昼夜高度警戒区域,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立即从外地调运专业“擒获”设备,组织专业人员回收。
下午,现场指挥部用“人海战术”寻找放射源。每位工作人员穿防护服挖掘寻找2—3分钟,再换下一人接手,以避免受到长时间辐射。18:05,当第10名工作人员作业时,发现了放射源,并挖出放入安全箱。
记者注意到,有网友迅速把此次事件与2005年发生在哈尔滨的铱-192放射源丢失并致人死亡的事故联系起来。
2005年6月,在哈尔滨市的一个居民小区,同住一栋楼的两家人相继得上一种怪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严重偏低。经检测,发现是一楼人家捡回来一个铱-192放射源在作怪。此次事故,造成1人死亡,6人的身体指标出现了异常,总共涉及到117人。
为此,有网民不禁发问:为什么又是铱-192?
“这跟铱-192作为一种移动性放射源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系主任唐双凌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表示,铱-192最主要的两个用途是便携式探伤机和医学放疗。
唐双凌告诉记者,一些大型工业设备、管道、高压容器等需要对其内部进行无损探伤,寻找表面及内部是否存在缺陷。
铱-192射线能量适中,放射源比活度高,具有较高的探伤灵敏度,是其他无损检测手段所无法取代的,因而非常适合用作探伤机。
“便携式探伤机数量很大,使用场所不固定,操作程序缺少严格的监督,这些都是铱-192放射源丢失的重要原因。”唐双凌非常肯定的说。
“确切原因还正在调查中,但是已经初步判断为天津宏迪工程检测发展有限公司存在操作问题,没有按规定及时把放射源归放到位,导致其丢失。”一位了解此次事件的南京市委宣传部相关处室负责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铱-192真的那么可怕吗
从5月10日中午相关新闻在网上传播,到晚间18:35发布找到放射源消息,短短半天时间,这一事件微博上已经炸开了锅:
“蕾子YAM”:我就想知道辐射范围多大?我就住附近,我的孩子才刚刚满月!人命关天。
“时代问答1971”:不说已锁定2米范围内吗?要用放大镜吗?
“琴茶若水”:4天失控,不知有没有人受到伤害?
而据“南京发布”、“南京环保”两个官方微博表示,到目前为止,未发现有人员受到辐射损伤。相关部门正在周密排查可能近距离接触放射源人员。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铱元素本身是安全的,但是它的人造同位素铱-192则会释放出较强的γ射线。它可以破坏细胞组织,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损伤,还会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代受害。
对此,南京理工大学唐双凌教授认为,放射源的活度越高放射性强度越大,目前官方一直没有发布放射源的活度,且在寻找作业时持较高的防护标准,说明此次丢失的铱-192活度可能较强。
作为从事核仪表的生产厂家,苏州瑞派宁科技有限公司辐射探测事业部总监林立表示,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可能的伤害程度,将放射源分为5类(1、2、3类为危险放射源),用于探伤的一般都是高危源,此次丢失的应该是2类或3类源。在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中危险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距离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林立向记者解释,“从新闻报道来看,此次丢失铱-192的现场为厂区或厂区附近,这里杂草丛生,说明不适合人们长时间停留。”
林立表示,照射率(单位面积上的射线强度)跟到放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只要远离放射源就不会产生辐射损伤,根据报道中透露的信息,林立判断其安全距离大约为100米。
“放射源虽然危险,但是千万不要谈辐射就色变。”与放射源打了多年交道的唐双凌说,从网民的担心和愤怒可以看出,一方面是公众对信息不及时表达出不满,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公众的科学素养有待提高。
他告诉记者,人类只要生活在自然界中就会接受天然辐射,比如宇宙的射线和地壳中的放射性核素。此外,一些微量的人造辐射也存在于我们身边,比如医学影像设备产生的射线,甚至是一些放射性材料制造的日常消费品,如夜光手表、釉料陶瓷、人造假牙等。
对于探伤机等工业用辐射源的安全,唐双凌表示,相对于其巨大的数量,发生丢失依然是小概率事件,国家和相关单位对其使用有明确的规定,凡是发生丢失事件的一定是麻痹大意、不按规定操作使用,如果人人都对放射性物质有科学正确的认识,既不会发生这样的丢失事件,也不会在网络上产生恐慌。
林立也建议,从事探伤作业的员工应佩戴高灵敏辐射报警仪,可实时反馈辐射情况,大大降低此丢源事件发生。
(科技日报南京5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