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24日 星期一
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缘何成国际教育改革“风向标”

    □ 傅凌波 本报记者 王 春

    北京时间3月15日,象征国际教育最高荣誉奖的“海斯克尔国际教育革新奖”颁奖仪式在美国纽约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荣获“2014年海斯克尔国际合作奖”。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第一次授予中国的教育机构。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的成绩得到了世界教育主流机构的认可和肯定。

    自2006年成立至今,引进密西根大学大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人才培养基本上完全参照密西根大学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引入其教材、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采取全英文授课,并与密西根大学、马里兰大学等美国著名高校在大多数专业上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实现了人才培养的无缝链接,让学生坐在中国的教室里就能享受到国外高等教育。

    从“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到“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小组认定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楷模”,再到今日获得“海斯克尔国际教育革新奖”的最高殊荣,交大密院何以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风向标”?

    “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点燃学习的火焰”

    距离项目展示还有一周,交大密西根学院大一学生《工程导论》课程的实验室里,同学们正和自己的团队热切地讨论着问题。一位同学介绍说,他们正在研究的是“自动捡网球机器人”项目,目标是实现机器人通过红外感应传感器自动识别网球方位和距离并收入篮筐的功能。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他们不厌其烦地测试、讨论、改进,乐在其中,毫无倦怠。

    作为面向大一新生的《工程导论》课程,不仅能让初入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工程类概念、方法和该领域的重要课题,其深层意义在于通过使学生参与自主课程设计,从而培养其对工程的兴趣,激发创新思维。项目设计,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而言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体验,程序设计、相关元件的使用方法、理论知识要求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挑战。但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由点到面,学生将自己动手推开工科世界的大门,体会到初为工程师的乐趣。

    “我们更在乎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老师教了什么。”密西根学院讲师张文清说道。教育的重点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点燃学习的火焰,有学生内在兴趣激发的学习动力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在我们叹息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的同时,更应该深思创新的源泉何在,而密西根学院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实战演习”与无处不在的团队体验

    正如交大密西根学院院长倪军所说:“中美不同的工科教育就好比不同的武术学习方法——中国的学生先去练马步、劈叉、臂力,扎实地练好基本功,但真正到了临场使用时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用;美国的教育则像先让学生在临场环境中练习,每次学生有深刻体验之后,老师再教如何防守和进攻,再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

    为了弥补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足,密西根学院教学尤其注重学生实战经验的积累。从大一的《工程导论》课程设计,到企业家创新课程设计,再到毕业设计,都要求学生在扎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以致用,通过多次实战培养临场发挥的冷静头脑和清晰思路,在屡败屡战中内省不足,提升自我。

    尤以毕业设计为例,有70%的学生团队会得到惠普、通用电气、西门子等跨国企业赞助,意味着他们在毕业前即有机会进入跨国企业研发总部参与产品自主研发,这对于工程专业学生而言是难能可贵的实战演习机会。实践能力在校园内得到充分的锻炼,为密西根学院的学生在今后的工程师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90后大学生常被冠以“自我”、“任性”等形容词,而在密西根学院,无处不在的团队体验让他们学会去沟通、去配合、去合作,善于利用团队资源,并在队伍中明确自己的强项和劣势,准确自我定位,促进了学生在未来走入国际化平台时更为适应团队化的操作模式。

    在密西根学院的教学理念中,“团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从第一堂课开始,学生们就进行分组,从课堂讨论、报告提交,到课题实验,每一个环节都由小组密切配合完成。在“老人助理”这一项目中,设计了实时探测使用者身体状况、定时提醒吃药、及时实施急救等功能,在使用者心律不齐或摔倒的情况下及时通知家人,并准确发送信息定位。复杂的程序在团队的默契配合中进展顺利:项目核心的手机程序、判定模型、流程控制、采购、资料查询、硬件制作以及后勤支持,各司其职,事半功倍。

    “要做工程师先做人”

    “要做工程师先做人”,这是刻在每个学生心中的道德标尺。诚信守则作为学院的一项铁的纪律,内化为学院所有学生、教职工人员的行为准则。在作业、实验和考试环节,学生一旦被发现违规将由诚信委员会和教授纪律委员会进行处理。例如学生作业系统提出作业、论文中出现三个与原文相同的单词,必须添加引注号,对学生诚信和严谨的要求可见一斑。

    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作为学院提升学生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将学生置于社会大环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教授们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的“老人助理”项目,既体现了学生为家人排忧解难的初衷,也折射出他们对老龄化社会日趋严重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作为独具特色的宽领域、深层次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密西根学院在教育改革的探索成果不仅走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前列,也引领着世界的步伐。而“密西根学院模式”也将发挥更大的“溢出效应”,将这一理念带到更多领域和更广泛的地区,为更多远大的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