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2日 星期三
抢救疗养院急需“三把刀”
本报记者 王延斌

    “一方面,大医院人满为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另一方面,疗养院大量资源闲置,艰难度日,问题出在哪里?”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院长单守勤代表建议,抢救“濒危”的疗养院。

    “疗养院从高峰时期的1577家,下降到目前的210家,床位使用率甚至仅有40%,还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北戴河国家机关疗养院,有人调侃‘医疗条件比不上综合医院,住宿接待比不上宾馆饭店,景观疗养比不上旅游公司’,依赖于上级投入和给养,艰难度日。”

    单守勤说,在患者多、医院少、医疗资源紧张的当下,疗养院完全可以与医院互为补充,“医疗讲究‘三分治,七分养’,治以医院为主体,养就是疗养院的强项,它偏重于病前预防和病后康复。在‘有病才治’的传统观念下,疗养院被冷落了。”

    在她看来,抢救疗养院,急需三把“手术刀”。

    “第一把刀”对准主业。“疗养院有自己的定位,就是坚持疗养院预防疾病、疗养康复‘主阵地’,不要在不擅长领域搞成‘三不像’,到头来只能勉强度日。”

    “第二把刀”研究大众。研究大众心理,从“疗”“养”两方面做文章。以健康医学、老年医学为主要方向,针对心理和精神疾病、生活方式、慢性病和老年健康维护等发展中医、康复、心理、营养、体疗、养老等学科技术。

    “第三把刀”对准市场。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庇护”,已逾60岁的疗养院,始终没有走入市场,单守勤认为,一方面要突破原有体制,把政府疗养机构推向市场,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另一方面,政府医保要考虑疗养院,将保健和康复纳入医保报销,并在人才、设备、经费上予以照顾。

    (科技日报北京3月11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