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13日 星期四
春节过后话治霾
宗宝泉

    ■茶余饭后

    这个马年春节,比往年清静了。鞭炮声少了,空气质量有改善。2月11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报出一组统计数据:北京市的烟花销售量同比下降36%,天津的销售量也下降30%以上。从空气质量来看,天津、北京春节期间PM2.5浓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6%以上。这组数据来之不易,一方面是政府的大力倡导和出台相应的措施,更重要的是,广大市民的意识自觉和积极行动,可喜可赞!

    马年,会不会马上消除雾霾?人行路上,公交车上,茶余饭后,不乏听到市民议论,过节放鞭炮少了,也没觉着空气好到哪去呀!一些议论未必准确,但却满含着人们对治霾的渴望和对空气质量的倍加关注。

    治雾霾,是关乎民生的重大课题。读者注意到,科技日报从今年新年伊始,拿出大量的版面,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报道治霾,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心,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举措,科技创新成果,国外几个雾都治霾的做法和经验,甚至于1月14日科技日报社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企业家,座谈如何为科学有效治霾,更有力地提供科技支撑等,持续报道,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治霾大餐”,科学解读了治理雾霾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

    雾霾的形成,因素很多。治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打一场持久战。这已成为共识。但是,一说持久战,往往就会使人松一口气,甚至信心不足。这是不可取的。说是持久战,就是要理性、科学地看待雾霾和空气污染,不能急功近利,怨天尤人,也不能等待观望。而是立即行动,科学应对,既要果断“关停”污染源,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又要处理好生产、生活和治霾的关系。

    气可鼓,不可泄。打好这场持久战,信心很重要。应该看到,治霾,政府打出“组合拳”,有市长、省长立“军令状”,有31个省(市、区)与环保部签目标责任制,有“关停”治污的铁腕,有数省市联动机制等。更为重要的是,有科技的支撑。科技部等有关部门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超前部署,将应对气候变化、治理空气污染等科技创新攻关课题,列入863、973、攻关等科技计划,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持续支持创新研发,一批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科技型企业,取得了喜人的科技成果。这些科技的超前储备,成为科学有效防治雾霾和空气污染的利器。人们期待着有更多新利器,相信科技界不会让人失望!

    有政府的决心,有科技的支撑,公众就会更有信心。人心齐,泰山移。信心足了,大家的行动就会更加积极主动自觉。马年春节大中城市烟花爆竹燃放少了,就是一例。只要坚定信心,人人参与,劲往一处使,治霾这场持久战必获全胜。正如那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