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11日 星期六
创造“长链”创新模式
——记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制造技术”

    本报记者  王 春  实习生  李思瑶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制造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今天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从1997年踏上取向硅钢的研发之路,到2008年5月15日取向硅钢机组产出第一卷合格取向硅钢板卷,宝钢“十年磨一剑”,终于掌握了代表钢铁业顶级制造水平的取向硅钢工艺技术,实现了中国钢铁业自主集成创新的一次大突破。

    取向硅钢究竟是什么呢?取向硅钢就是所有晶粒原子方向排列整齐划一的硅钢,其磁性更好,广泛用于电力行业,主要用于制造变压器铁芯。取向硅钢以其工艺路线长、工艺窗口窄、过程控制严等特点,被誉为“钢铁产品中的工艺品”。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认为,能否生产制造难度大的取向硅钢,是衡量一个国家钢铁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国际上仅有极少数钢铁企业能够生产。

    宝钢突破了“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制造技术”,实现了高等级产品稳定批量生产,一举改变了我国超高压变压器用取向硅钢长期依赖进口、国家电力安全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使用这种高等级取向硅钢制造的变压器输变电量损耗率由1%下降至0.6%,若把该技术应用于全国的变压器,可节约的电量相当于葛洲坝发电厂一年的发电量。新技术打破了高等级取向硅钢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也使国内下游制造商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十年间,取向硅钢项目总投资75亿元,仅生产线的前工序验证环节就投入9000吨钢铁用于实验,是宝钢集团单次实验资金投入最大的一项。该项目研发的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制造技术创造性地应用渗氮技术原理,导入二次再结晶所需的抑制剂,在满足产品性能高端化需求的同时,解决了传统高磁感取向硅钢抑制剂控制难度大、可生产性差等难题;自主集成的取向硅钢生产线具备模块化、高效化、高精度和节能环保的特征,成功实现了自主研发技术向大生产的转化,解决了从铁水、炼钢到热轧、冷轧及后续热处理的一系列工序控制技术,关键工序控制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此项目涵盖了实验室研发、产线自主集成和产业化的完整过程,创造了全流程、多学科、多专业协同的“长链”创新模式。

    该项目形成了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共申请发明专利29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7项,认定企业秘密405项。宝钢10个牌号高等级取向硅钢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产品牌号全覆盖。项目产品成功应用于三峡地下电站、葛沪直流改造项目等国家重大工程,累计用于制造500千伏以上超高压变压器265台,占同期国产化总量的65%以上。近三年,新增产值60.51亿元,利润11.39亿元,累计出口产品3.75万吨。

    “研制取向硅钢的意义还不仅仅在其本身,取向硅钢的研发历程表明宝钢在走完引进之路之后,成功打通了自主研发的道路,这同时也表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必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才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源泉。”徐乐江说。(科技日报上海1月10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