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到的无锡新区图书馆,总投入1300多万元,建成总面积达3177平方米。这里,馆内环境舒适优雅,物联网设备先进齐全,服务人性化。
自2011年8月正式开馆营运以来,平均每月到馆人次超过万人,尤其是暑假期间更是座无虚席。至今,连续获得无锡市“两馆一站”考核优秀单位,被无锡市文广新局命名为数字农家书屋中心示范点。无锡新区申报的《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创新管理》获得第四届文化部创新奖;2013年更是在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服务外包:让公共文化服务效益最大化
如何实现政府投入的公共文化服务效益最大化,将管理和运行的风险降到最低,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无锡新区的做法是,大胆创新管理模式,在全国首个尝试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通过招标将无锡新区图书馆的建设、管理、运行和服务外包给艾迪讯电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利用专业公司人力资源和技术服务上的优势,保证和满足新区数字图书馆在运行服务能力上的持续创新,并不断提供专业的信息化、个性化服务,彻底改变了过去完全由政府直接兴办公共图书馆的做法。
艾迪讯电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服务外包这种新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既解决了制约新区图书馆建设机构设置困难、编制紧张、人才匮乏等问题,又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规模扩大与政府直接提供能力有限的矛盾,政府将图书馆的运营管理外包给专业的图书馆管理公司,提高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做到了“小政府,大服务”。
尤其是解决了图书馆因机制不灵活而导致的运行效益不佳问题,新区图书馆采取养事不养人的新机制,政府只当裁判员,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益,解决了新区过去一直存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问题。
“服务外包创新了政府在图书馆领域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开拓了公共图书馆建设和服务的新路。同时。使政府投入的公共文化服务效益最大化,将管理和运行的风险降到最低,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无锡新区宣传部有关领导称。
实虚结合:打造“永不关闭的数字图书馆”
在实际运营中如何解决传统图书馆存在的效率低下、管理混乱、无法24小时服务等诸多问题?无锡新区的做法是,探索服务内容创新,将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打造“永不关闭的数字图书馆”。
记者了解到,通过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突破了传统图书馆阵地服务形式,对传统的以纸质为主的图书馆藏方式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从而实现了以数字图书馆藏为主,纸质图书馆藏为辅的现代图书馆开放模式,为群众提供了一个“24小时永不关闭的图书馆”。
目前,已建成馆藏纸质图书约9.5万册、纸质期刊约250种、纸质报纸35种。同时拥有492万本电子图书、11万本电子期刊、540种实时电子报、16100部长达60万分钟的视频资料、超过50万首歌曲、3000多种外文图书。
除此,记者看到,这里建设的跨平台阅读方式,集中体现了新区图书馆在新技术领域的尝试,读者不仅可以到图书馆阅读,还可以通过手机、电子书、电脑等方式阅读图书馆提供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尤其是新区图书馆率先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图书馆的业务无人化、自助化。这种先进的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了轻松自由的阅读和借阅环境,解决了传统图书馆存在的效率低下、管理混乱、无法24小时服务等诸多问题。
“这样做有效提升了图书馆服务水平和改善服务方式,读者在新区图书馆既可以享受到传统的文化服务,又可以尝试到各种新技术带来的新阅读体验,这是由阅读方式创新带来的一道丰富的文化大餐。”艾迪讯电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称。
如今,无锡新区管委会又把新区下辖的6个街道、2个园区图书馆全部归纳到区图书馆统一管理,实现1+8总分馆区域联盟管理模式,统一了系统管理平台,添置了新型智慧化设备,实现了图书通借通还,并按照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制定了《新区图书馆服务管理规范》,实现了1+8新区图书馆联盟的管理标准化。
无锡新区创新文化公共服务模式,实现了园区、街道、企业、社区信息资源共享全覆盖,各类人群全覆盖和阅读时空的全覆盖,走出了一条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通过两年的运行,在建设定位上、运行模式上、服务质量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已成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一张亮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