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04日 星期三
王春琳:泥巴和海水伴书香

    本报记者 马爱平

    ■ 周三有约

    科技特派员群英谱

    科技部农村科技司特约

    宁波科技特派员王春琳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学校,26年来,每年总有几个月蹭在企业里,走在池塘边,从事着喜爱的水产养殖行业,泥巴和海水伴随着书香。

    “项目为媒,服务企业,以点带面,引领产业”这是王春琳服务的理念。

    王春琳带领着科技团队,在其前期成果“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养殖与加工技术”基础上,在宁波市象山县与宁海县各结对了一个企业实施了10余个关于梭子蟹高效养殖方面的国家、省与市级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创建了以三疣梭子蟹多种设施化高产养殖模式,养殖成活率由5%左右提高到70%左右,亩产量由原来的100斤左右提高到800斤以上;培育了“中宁1号”、“宁大1号”两个抗逆新品系,已试验应用了3000多亩;形成了单体隔离养殖、自动投饵等一批实用技术,转化了多项具自主产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和成果。

    王春琳在科技服务企业中逐步建立了一个科技与企业、产业互动的科学模式。

    三疣梭子蟹是宁波地区喜食的食物,针对该产业链上各环节存在的不足,王春琳邀请了其团队人员,集聚科技资源,针对梭子蟹养殖产业链的不同问题联合攻关。研究成果使梭子蟹单体筐养,从水泥池设施化养成扩展到土池立体养成模式,解决了梭子蟹育种、配合饲料研制、水质调查与调控、软壳蟹制备、信息化与自动化操作等难题。梭子蟹单体筐养,养成率比传统土池养成率高10倍左右,激发了企业的热情,结对企业主动投入近1000万元改造设施与增加设备,加快了梭子蟹产业从传统露天土池向设施化转型。

    虾蛄是美味的海鲜,由于运输问题,内陆居民很难品尝到活虾蛄的美味。王春琳带领团队住进信息、交通难通的舟山市嵊泗黄龙小岛一家渔粉厂,发明了虾蛄保活与活体运输技术,使内陆居民能到吃活虾蛄,使虾蛄身价百倍,该项技术在浙江舟山、台州、温州被应用,推广到河北、江苏与福建等地,年增效益在1亿元以上。

    曼氏无针乌贼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之一,而过度捕捞与环境污染,濒临绝灭。王春琳带领团队深入海岛,于2004年在宁波市奉化一家企业突破了乌贼保活、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使绝迹20多年的乌贼回到了居民餐桌。

    如今,王春琳任宁波大学“水产养殖科技服务团队”首席专家、任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在2010年荣获全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二等奖,2010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2012年被评为宁波市优秀科技特派员团队。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