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7日 星期六
民国文人爱“打油”

    文·孟祥海

    打油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极具讽刺意味,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民国文人中,喜欢写打油诗的人很多,比如鲁迅先生就写过多首。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鲁迅的即兴“打油”,其诗落款有“达夫赏饭,闲人打油”之句。当然,这里的“打油”,有鲁迅自谦之意。

    周作人先生也颇好“打油”。比如某夏天,钱玄同夜访周作人,并留宿在周家。半夜有青蛙入室“呱呱”直叫,钱大为惊诧,以为有鬼,连忙大声喊“启明救我!”周闻讯赶来,见状大笑,顺口做打油诗两句:“相看两不厌,玄同与蛤蟆。”后周常以“蛤蟆”呼之。

    当然,周作人最为人熟知的打油诗,是他50岁时作的两首“自寿诗”。题目《偶作打油诗二首》,此诗经林语堂发表在《人间世》的创刊号上,轰动一时,一时名人和诗者如流,如沈尹默、刘半农、林语堂、蔡元培等人争相“打油”,竟引起了一场文字风波。鲁迅说,“群公相和,则多近于肉麻。”

    此外,胡适曾为外号“杨大鼻子”的好友杨杏佛写过一首“打油诗”:“鼻子人人有,惟君大得凶。直悬一宝塔,倒挂两烟囱 。”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杨杏佛的特点。

    上世纪三十年代,老舍先生在济南居住,他在当年小院里种满了花草,夏秋之际姹紫嫣红一片,草木虫鱼无所不备。他在一张“全家福”照片背面题了一首打油诗:“爸笑妈随女扯书,一家三口乐安居。济南山水充名士,篮里猫球盆里鱼。”“猫球”,是指老舍养的一只小猫。这首打油诗语调欢快,充满了温馨和欢乐,反映了老舍当年的生活状况。

    透过这几首打油诗,我们看到了这些民国文人的另一面!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