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青岛港大港工具队副队长杨军在维修传送带。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摄 |
时代先锋
本报记者 高博
青岛港前港码头的矿场,一侧是铁路和车皮,一侧是堆放整齐的铁矿和煤块。沿着中间的小路,车很快开进了一个色彩鲜艳的区域。两旁是水泥筑的各种动物雕塑,还有轮廓粗重的水泥墙,涂上红、蓝等鲜艳的颜色,镶着各种照片和标语。这些是装卸一队的工人们业余时间建造的。
在青岛港,工人们乐意多干一些活,干好一些活。不论是休息区的装饰美化,还是工作线上的精益求精,都来自工人的主动精神。
军人一样的执行力
8月2日,记者在青岛港观摩装卸工人班会。20个工人穿着整齐的橙色制服,安全帽摆在前方。班会主题是诉说梦想,大家畅所欲言。
在青岛港,不仅能感到管理风格严丝合缝,而且职工做事雷厉风行,有军人做派。他们统一制服,集体上下班时排成一列或两列齐步走。每天例行部队风格的任务布置会。点名时大声喊到,班长喊“脱帽!坐下!”,常有思想学习和汇报活动。领导称呼大家是“弟兄们”;有的工队自称“猛虎队”“红军”。
在青岛的前港码头,遇到装卸一队的队长刘艳清,57岁,讲话洪亮干脆,有条不紊。一问才知,他是从航空兵师的副参谋长转业来到青岛港的。“我当了23年兵,开过7种飞机。到青岛港是慕名而来。”刘艳清说,“一次单位安排在青岛休假,我的战友说:‘青岛港不错,你来吧。’就转业过来,17年了。”
当问及刘艳清港区管理为何像部队,他回答说,这里的“半军事化”是工作性质决定的。“港区作业都是机械化,走流程,错过一些动作就弥补不回来。因此必须强调纪律,布置任务必须完成,说一不二。”
刘艳清手下340名职工,313人是农民工。他说,工人大多都是青岛港设在山东各地的办事处招的,五湖四海,以来自沂南的为多。刚进来的新人参差不齐,必须进行培训、教育和管理。
青岛港的一个传统就是工人进港先脱产培训。即使是打冻煤的工人,也是拿着工资先上课。很多员工都说,培训之后,他们开始对青岛港和教他们的师傅有了感激之情。
“弟兄们撇家舍业、出力流汗,不容易。工作上我要带头,生活上要当‘老大哥’,严管厚爱。有什么烦心事、困难事跟我说,我当自己的事一样去办。”刘艳清谈他的目标是,“要让弟兄们‘见人亲’‘见活儿亲’。”
良好待遇换来人心
青岛港的管理强调人情味。工人们经常提起,他们的配偶有机会进港工作,子女在上学时会得到帮助。
工人的劳保比别处要好。洗衣房很受重视,配备最多的洗衣机和洗衣工人。尽管这里的工人也是肤色深、手粗糙,但看起来不像一般的农民工——因为制服非常干净。食堂的套餐只要5毛钱。“冬天姜汤,夏天绿豆汤和西瓜,抬到工地上。鼓舞大家的士气。”刘艳清说。
集团还给装卸一队的工人在劳动地附近建了19个“星级卫生间”,尽量让劳动的环境舒服一些。
工人很看重的一点,是青岛港按劳计酬,各人工作量贴在公告栏里,多劳多得。大港分公司机械四队的工人庞凤帅说,他们全队每天都排“龙虎榜”,业绩前三名者上榜。“上榜就能额外获奖1分,1分就是1个工时,我纪录最高的一次一月获奖20个工时,额外奖励了360元。”
装卸一队的张全升说,自己2001年招工进港。他高中毕业,在队里拿到了计算机应用高级证书。一年有近6万元的收入,前几年在附近买了房子。
出身农民的工人,讲话很直白。有人说“沾了青岛港的光”;有人感谢青岛港让自己“名利双收”。“我的梦想都实现了。有房有车,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被邻居羡慕。”一位职工说。
装卸一队是最累的岗位之一。每年冬天都要“打冻煤”。车帮、车底冻住的煤层20多厘米厚,一镐头下去就一个白点,震得手疼。打一会儿,汗湿的外衣就冻硬了。最近一个冬天,装卸一队卸了6.6万节车皮。虽然活儿苦重,但近几年队伍稳定率始终在99%以上。工人来了就不愿走。
多干点,干好点
从装卸一队的环境就能看出工人的用心。开车进来一路上见到的景观是他们业余时间做的。队部院子里有喷泉,有假山,有小桥流水,还有几十尾鲤鱼。刘艳清说,这里原来是临时性的工房。刚搬来只有乱草和垃圾,他们用废旧物品装饰了一番。除了喷泉以外,什么都没花钱,鲤鱼也是职工从自家带来的。
有的职工自己动手,淬火锻造上千把镐头,还用废弃的托辊轴锻造上百把锤子;有的职工把火车上收集的旧铁丝、木楔子、草帘子,用在车皮堵漏上;有的职工把废弃的大扫帚改成小扫帚用。一年累计为港口节约80多万元。
大港公司机械四队的休息室搞装修,为节约成本,自己动手。一开始对刷墙、刮腻子、贴瓷砖、铺地砖一窍不通的工人们,很快搞定上千平方米的房间。
装卸一队要跟30多个矿种打交道,不同密度和性质的矿石中,有的容易积压、偏载,还有因为下雨引起的料粉不均匀的问题,这都会影响装卸的效率。工人们近几年开动脑筋,总结出一套装卸工艺,对每种矿石都有相应的处理,因而19次打破自己的装卸纪录。
类似的例子在青岛港每个单位都有不少。除了技术革新,他们平日里愿意多干一些,干好一点,为共同的事业出力。
一批出口到欧洲的螺纹钢在运输的途中夹杂了稻草,船方拒收。造成问题的责任方不是青岛港,但为树立国家形象,工人们用手和铁丝一根根地剔除稻草,用抹布将螺纹钢上的锈迹擦拭干净,让船方为之感动。事后生产厂家和运输单位专程道谢,把所有的进出口项目指定走青岛港。
一批铁矿砂中夹杂有硬物。考虑到如此交货,可能会损害炼铁厂的传送带,工人们在矿砂中挖了3天,清理出了硬物。完成这项不属于职责之内的任务,让炼铁厂未来的运货任务全走了青岛港。
还有一次,装卸时货主临时提出了清洁上的高标准,青岛港一个装卸队的工人用洗脸毛巾,把船舱擦得一尘不染后再装货。这同样也感动了货主,争取到了新单子。
青岛港近几年的良好发展,正是工人们奉献的结果。
(科技日报北京8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