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5日 星期四
甩掉“肝炎大国”的帽子不再久远
“预防为主”国策初见成效

    □ 本报记者  项铮

    儿童乙肝感染率显著下降

    据记者了解,近几年,北京、天津等地乙肝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从全国来看,成人报告的乙肝发病数字并没有明显下降。“全国成人乙肝急性新发病例数是减少的,但是成人乙肝报告发病数字没有明显下降,也许还比前几年有所上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崔富强告诉记者,“由于医疗诊断水平的提升,我国医疗服务可获得性的提高,再加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强,导致乙肝病毒感染者就诊率大幅提高,所以从全国来看,感染乙肝后就诊的人数在不断增大。” 北京在病毒性肝炎防治方面成绩突出,乙肝发率病下降了23.4%,但15岁以上成人乙肝报告发病率水平与1990年相比未发生根本性改变。

    乙肝传播能力强,可以治疗但不能治愈。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很多探索,都没有突破性进展,因此控制乙肝重在预防。“由于我国乙肝感染人群的基数大,目前依靠给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降低儿童乙肝病毒的感染率,这是控制乙肝的根本途径;成人应充分了解疾病传播途径,根据自身情况接种疫苗”。

    “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感染率下降很快,是我国实行了正确的预防接种措施的结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崔富强告诉记者,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报告指出,中国做出了正确的决策,通过为所有婴儿接种乙肝疫苗来控制乙肝,使中国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率从近10%降至目前的1%以下。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高度评价中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这一成功的乙肝控制策略,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一个典范,是21世纪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成就。

    基因重组工程乙肝疫苗推广成功

    我国的乙肝疫苗来之不易。

    1980年,跨国药企巨头默沙东开发出Heptavax,生产Heptavax要用从乙肝病人的血浆中提取的微粒,当时刚刚出现了艾滋病,很多人不了解艾滋病的起因,Heptavax受到高度质疑。

    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兴了基因重组技术,它不含有任何原始病毒的提取物,科学家们可以将已知的乙肝病毒基因植入一个安全的、不致病的微生物再由它来表达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经过了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学术界的密切合作下,默沙东终于将世界上第一个高效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Recombivax HB成功地投放市场。

    从商业角度看,乙肝疫苗的主要市场在亚洲,尤其是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国政府从默沙东引进基因重组乙肝疫苗,花大力气提高疫苗工业技术水准。

    在此进程中,默沙东公司也有巨大付出,他们以最低的疫苗成本价格转让,并帮助中国团队搭建生产线,此事成为默沙东公司常被引用的一件自豪的事。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它践行了默沙东制药公司一位总裁乔治·默克先生说过的话,“发明了一种新药,并非已经大功告成。我们还要探索有效途径,使默沙东的最佳科技成果能造福于全人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告诉记者,“引进基因工程重组疫苗这一先进的技术是非常困难的,而且需要极大勇气。”

    基因重组工程乙肝疫苗的接种在中国推广非常成功,1992年政府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实现疫苗免费,2005年实现免费接种。我国每年接种的儿童约为1600万人;2009—2011年国家将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作为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全国共补种6800余万人。

    自1994年至今,已有超过2亿的中国儿童得到了有效保护。目前中国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已经超过95%,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健康水平的贡献无法估量。

    减少歧视是关键

    目前乙肝不能治愈,所以预防是关键。医学研究证明,乙肝的传播途径是血液、母婴、性接触,乙肝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日常工作、学习或生活接触不会导致乙肝病毒的传播。根据目前掌握的医学文献资料,国内外尚没有因日常工作学习、生活接触而感染乙肝病毒的确诊病例。

    “日常工作、学习或生活接触不会导致乙肝病毒的传播。”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说,有组数字可以证实这一结论:1992年我国乙肝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岁人群的乙肝病毒感染率为9.67%,而1岁至59岁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为9.75%。2006年乙肝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4岁以上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8.57%。“这表明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基本上在1岁前就已经感染乙肝病毒。” 另外,病例大都是小年龄感染后慢慢积累出来的人群,不是新产生的,新产生疾病数很少,主要是通过输血、血液和性传播造成的。

    “除了增加预防知识,社会上还应减少乙肝歧视”,崔富强告诉记者,2010年,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报告,也不得询问是否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在入学、就业体检中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服务。”

    “乙肝防治首先是预防,应充分了解预防途径,科学预防、积极行动。对易感人群要及时接种疫苗、对适应症者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从而减少新发感染、提高生存质量,社会减少歧视,我国才能逐步甩掉肝炎大国的帽子”。崔富强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