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这首五十年代初的美术片歌曲,寥寥数语描述出劳动时积极向上、蓬勃乐观的氛围,换个今天最时髦的词儿描述——“正能量十足”。
这个五一,作为读者的你,无论工作还是休息,无论旅行、游园、运动、会友还是宅,都在享受劳动带来的正能量。
劳动用一种方式划分可分为专注的劳动、随性的劳动、被动的劳动,能在劳动中享受幸福的便是专注的劳动。当劳动者专注时,热爱的感情随之而来,进而创造出各种“奇迹”。本版的报道记录了一个个劳动者专注的状态、恒久的坚持、灵动的智慧,他们虽然岗位不同、术业专攻有别,但他们劳动时的每个瞬间都折射出同样精彩的“劳动者之光”。
见到陈生弟时,他一身白大褂急匆匆地走来,刚指导完研究生,忙得连茶也没顾得上喝。
陈生弟被人称为“学院派”“科学家医生(Scientist doctor)”。虽然肩负瑞金医院党委副书记的重任,从事行政繁复,陈生弟还是挤出时间,做科研、搞临床、带教学。“在工作上,我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三十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每周出专家门诊、每周查房、每周参加疑难病例讨论。
提及帕金森病,人们往往就想到了瑞金医院。实际上,1963年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建立的时候,神经系统疾病还没有今天这样被重视。如今,帕金森病是瑞金医院神经内科4个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更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一张名片。这段跨越中,陈生弟的名字占有极大分量。从进入神经科工作开始,陈生弟对着帕金森病科学研究三十年,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如今,他作为第一完成人的科研项目——帕金森病发病新机制、诊断新标志、治疗新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近日获得了201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用唾液代替脑脊液
探寻“早诊断”易取得标志物
帕金森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病情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恶化,虽不致命但却严重影响着病人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最典型的症状是手脚颤抖、行动迟钝,俗称“抖抖病”。据统计,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大约有1.7%的人患有帕金森病。“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比例不断升高,未来几年中国城市人口帕金森病防治的形势十分严峻”,作为神经科医生的陈生弟,对此很是着急,“我最希望的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够得到早期明确的诊断,得到及时规范化的治疗,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改善,能够与常人一样享受幸福的人生”。
为了这一目标,陈生弟在工作上始终苛刻严谨,一丝不苟,三十年如一日。
“患病初期的3—5年,症状较轻,此时接受合理规范的治疗,就能有效控制病情。”陈生弟介绍。“早诊断、早治疗”说起来容易,事实上却是困难重重。“帕金森病真正的早期表现即非运动症状是很难被察觉的”,陈生弟坦言,患者早期出现的一些症状往往与其他普通疾病的症状没有明显差别,当出现了肢体颤抖、动作缓慢等易于察觉的运动症状时,患者的脑部黑质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病变。
早诊断,就必须找到更为可靠的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新标志!
在欧美国家,医生往往会采用更为直观的脑脊液作为样本研究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但由于文化差异,抽取脑脊液在我国近乎“危言耸听”,没有一定数量的脑脊液,就无法得到广泛可靠的数据。怎么办?陈生弟找到了一个同样“忠实”的脑脊液替代物——唾液。研究发现,与帕金森病发病有关的小分子蛋白质在唾液中也有显示。
经过10多年的研究分析,一个个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逐渐浮出水面:LRRK2基因G2385R突变、FGF20和Lingo2等基因多态性、外周血淋巴细胞钾通道Kir2mRNA表达水平异常增高、多巴胺转运体活性降低、D2多巴胺受体活性异常超敏等为早诊断提供了可能性。数据显示,以陈生弟的诊断标志为依据,在临床上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5%以上,远超一般水平。
突破之下,是国际上的肯定。在陈生弟发表的152篇论文中,SCI收录67篇,发表在Ann Neurol等高影响力杂志上,影响因子283.505分;被引证1023次,其中SCI引证723次。
对抗药物副作用
探索中药保护治疗作用
“我妈妈六十多岁了,得帕金森病五六年了”,来自安徽小张带着患病的母亲辗转数家医院求医问药,却始终不见效果 最后来到瑞金找到了陈生弟,“经陈医生看后,帮我妈妈的药调整了一下,比以前吃的药还少,却把妈妈的病情控制住了,现在已有半年多了。”
陈生弟对于帕金森病的研究最终要归于新药的研发以及新的治疗手段。长期以来,复方左旋多巴一直被誉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但长期使用不可避免会产生运动并发症。有没有一种药可以尽可能延缓或减少药物副作用?追求完美的陈生弟这次“盯”上了中药。
无意中,陈生弟看到一则关于印度人和咖喱的报道,原来印度人老年痴呆症低发的原因竟是咖喱中的姜黄。陈生弟灵机一动,帕金森病与老年痴呆症在某些发病机制方面有着相似之处,那姜黄对帕金森病是否也有功效?在发现发病新机制及潜在治疗新靶点的基础上,陈生弟探索了若干中药对帕金森病的保护治疗作用。最终发现,姜黄素,也有红景天甙和雷公藤TW397通过调节有关信号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等对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保护治疗作用,下一步还需在临床上进行验证。
用药规范化一直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一道坎。而陈生弟通过长期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能否把自己的经验宣传出去,使更多的病人获益?早在2006年,由陈生弟教授牵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制定了首部《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并在2009年发布了第二版治疗指南,该指南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4000多名医生中推广,在全国各单位临床上普遍采用。
“凡大医治病,必当无欲无求……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35年的从医过程中,这句话始终激励着陈生弟,艰苦的努力、长期的积累、不断的探索始有今日的成绩,但陈生弟教授却只微微一笑,“作为一名神经科医生,我越发意识到前面的道路依然很长,而自己肩上的担子依然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