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八大·创新驱动发展
1月23日,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内,总投资2.7亿元的金陵石化物料管道盾构工程正在紧张施工阶段。两年后,一条长2000米、直径3.08米的隧道管廊将横亘长江,其间7条用途不同的管道像根根血脉,向长江两岸的人民供给着生命之源。
这是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四公司承建的第16项盾构穿越工程,也是其第7次穿越长江、推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金陵分公司跨江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四公司作为管道特种专业化团队,2002年进入盾构施工这一高端技术领域。11年来,他们一直秉承科技创新、品质保证理念,完成六穿长江、两穿珠江的壮举,并成功穿越松花江、钱塘江等多条大江大河,解决了油气能源隔江相望的局面,为实现地区资源优化、促进国家能源战略实施作出了贡献。
从蹒跚学步的行业新兵,到国内盾构隧道管线安装行业的领跑者,四公司走出了一条具有“猛虎特色”的科技兴企、创新兴企“王者之道”。
十年鏖战 “尖兵”亮剑盾构场
盾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隧道施工法,在管道建设中,常用于穿越山体和大江大河。2002年,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发展,管道局从德国引进了盾构施工技术。
“最初承担这项业务时,各种施工人员和技术资料都很紧缺,只能白天跟着老外熟悉设备,晚上拿着图纸查阅资料。别说操作盾构机,见过盾构机的人都寥寥无几。”谈到创业之初的艰难,四公司总经理朱东志感慨万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年轻的盾构人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擎起了公司首个盾构工程——忠县—武汉宜昌长江盾构工程,为“川气出川”奠定了坚实基础,成功打造了“中国石油第一盾”。
2005年,四公司成功在仪征—长岭沿江原油管线黄石盾构工程中打造了“中国石化第一盾”;2006年,在广东LNG珠江盾构中双“盾”破珠江,为“中国海油第一盾”画上圆满句号;2008年,四公司再次承担西气东输二线重点控制性工程——长江盾构工程的建设任务,将管道建设国家队的形象展现于沿线人民。
就在刚刚走过的2012年,抚河盾构工程、绥江盾构工程、北江盾构工程相继贯通,凯歌在江南三次响起。远在宁夏的西三线中卫黄河盾构工程和广东的南坦海盾构工程也在加紧施工,成为四公司南征北战中最西和最南的足迹。
自2002年以来,四公司人驾驭盾构机完成了各种复杂地质的施工,共构筑内径2.44米和3.08米盾构隧道13条,掘进里程达到21174米,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盾构征战史。
科技创新 誓变天堑为通途
11年盾构路,四公司盾构人的施工足迹遍布吉林、湖北、江西、浙江、广东等省,穿越砂层、粘土层、各种风化程度的岩层、破碎带等多种地质,历经长长吉松花江盾构-40℃的考验、西二线北江盾构40℃的洗礼。翻开四公司的盾构史,难关与挑战一直都伴随其左右。但在盾构人的心目中,始终没有“不行”和“失败”这两个词。
攻坚克难靠什么?靠科技,靠创新。
2003年11月10日,忠武线长江红花套工程,施工人员掘进到838米时,遇到卵石层,刀盘被卵石卡住一停就是38天。他们充分利用设备自身优势,利用填充物控制进渣量,减少坍塌,并连续多天进入高压舱奋战,最终攻克了德国专家都无法解决的难题。
2006年两盾珠江,遇到强风化岩层,粘土含量极高,盾构掘进受阻。四公司盾构人反复进行泥浆配比试验,研制出可操作性强、运行成本低的泥浆成型配方,攻克了这一棘手难题。同时,实现珠江盾构南岸竖井施工始发控制压力3.2公斤,创造了国内盾构始发难度之最。
2007年宜昌黄石盾构施工,遭遇了长达635米卵石层、卵石与黏土过渡层,以及刀盘主轴密封圈损坏等前所未有的困难。
凭借勇往直前的科技创新精神,四公司盾构人创造了国内隧道卵石层掘进长度、国内小盾构泥岩层单月累计掘进320米的两项纪录,攻克了带压进舱修复最大磨损量达60毫米大刀盘的技术难题。此外,首次实现全部刀具的国产化,首次在卵石层中带压更换刀盘主轴承密封,比计划工期提前32天。
2009年,被称为国内纬度最高、气温最低、条件最差的长长吉松花江盾构工程战役打响。面对一年中长达5个多月的极冷严寒天气,四公司盾构人克服低温严寒、卵石地层下沉等八大困难,连续3次创中石油竖井施工单次浇筑高度第一,首次实现中石油竖井施工带水开挖,首次实现中石油竖井施工潜水作业,首度在中石油盾构掘进作业中攻克600米安山岩破碎带,展现了管道局盾构施工队伍“地下尖兵”的傲人风采。
历经11年的探索、总结和发展,四公司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尤其是科技创新方面,已从最初技术上的一穷二白,发展为现在拥有工法、课题、技术革新、专利等126项创新成果,降低劳动强度22%,提高施工效率20%,施工生产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凭借卓越的战绩,公司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集团公司先进班组、河北省标杆党支部等多项荣誉称号,并刷新、创造中国企业纪录23项,在业内树立起了“中国石油第一盾”的品牌。
以人为本 理念引领新航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企业开发潜力最大的资源。正是由于公司关注人,爱护人,我们盾构人才得以抢占制胜的战略高点。”四公司党委书记刘广仁的这句话,道出了公司以科技引领发展的动力之源,也道出了作为“盾构人”的深深自豪。
从石油建设的上世纪60年代算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石油人”;从40年前的“八三管道会战”算起,“管道人”的名字又被人铭记;如今再冠以“盾构人”这一称谓,既是对石油文化品牌的传播,又是对其的细化和深入。
他们坚持人才培养的理念。公司提出打造“学习型”“技术型”企业的目标,广泛开展以“精专业技能、博相关技术”为主题的复合型人才建设培训。无论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还是操作岗位人员,每年都接受多次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为盾构发展积攒了大批一专多能型核心技术人才。
他们培育科技创新的沃土。公司设立“科技进步奖”“技术革新奖”“优秀科技工作者”3个奖项,引导广大技术人员参与科技创新;公司每年下拨10万元以上创新资金,直接发给一线创新员工,对创新项目的脱颖而出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他们营造以人为本的工作氛围。公司把关心人、尊重人作为盾构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和工作环境,以人文关怀增强集体凝聚力,以思想建设激发员工的内在活力,保证了盾构项目向精品工程目标的顺利挺进。
曹会清,30岁出头的小伙子,四公司最年轻的盾构项目经理,凭借《盾构机主轴承密封在施工中的维修作用》《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的定向测量》等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填补国内工法空白,成为各种急难险重盾构项目的行家里手。谈到自己的成才,他讲到了平台的历练:“管道四公司的企业理念和创新机制造就了我和我的团队。”
“震江撼河舞钢龙,十年奋斗铸辉煌,艰难险阻何所惧,英雄长啸壮气豪。”盾天堑誓做新铁人的四公司盾构人,将擎起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大旗,寻求下一项“盾构纪录”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