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锡山区科技局党组中心组迅速召开学习会,专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尤其是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对进一步加强科技服务水平,加大科技效果宣传,加快锡山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部署的突出位置,把创新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位置提得更高,适应了时代的迫切要求,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锡山区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突出产业发展导向,强化政产学研合作,着力推动科技与人才相互促进、创新与创业紧密结合等方面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为我区加快转型跨越和率先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下阶段,我区要把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做好当前工作和谋划今后发展上来,努力做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升载体建设质量和内涵;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创业平台;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进创新国际化步伐等方面工作。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我们要切实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高新产业特色优势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作为促进高新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重点将智能传感产业、生物医药及数字化医疗器械、先进制造与轨道交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等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把创新型先导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一手抓扶持培育,一手抓发展壮大。力争到“十二五”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7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全面贯彻落实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六年行动计划,加大对新兴产业领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政策扶持,重点开展生物制药、造型设计、概念设计等领域的研究与产业化。针对重点产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强化自主知识产权导向,着力推进产业高端环节的技术跨越,实现自主研发与制造,促进高新产业向产业链与价值链高端攀升。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升载体建设质量和内涵,我们按照全区发展新兴产业的整体部署和“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的要求,在新材料、智能化工程机械和数控设备和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和资本密集为特征的高新技术特色产业集群,巩固提高现有的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并加大高分子功能新材料、机械(高铁)装备和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强化“三创”载体产业导向,以建设“创新创业创优”高地为目标,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和可行性,鼓励有条件的板块实施“三创”载体创建工程,最大限度地整合已有的科技和产业资源,建立更多适宜当地需要的特色产业“三创”载体,依托载体加快构建锡山高科技产业体系。加大南京理工大学无锡研究院、无锡—浙大生物农业研究中心、中科智能农业研究中心等已建载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拓宽市场渠道、挖掘创新资源,做到技术与市场并重。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创业平台,我们将围绕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战略性新材料领域,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项目重点倾斜等一系列激励手段,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设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收购或设立国(境)外研发机构。整合我区现有科技载体资源,发挥政府支持建立的产业公共技术平台的有效力量,整合资源,有机协作,形成以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基地为核心,以创业服务中心、专业孵化器为支撑,产权交易、创业资本、中介服务等市场要素为纽带的“大科技”区域创新体系。积极探索企业服务新途径,稳步推进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培育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家,建设企业技术研究院2家,培育省级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家,重大产学研创新载体3家。
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我们按照“资源共享、创新同步、注重实效、互惠双赢”的原则,以技术供需对接为纽带,以市场导向为推动力,将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研发机构、科研人员的创新资源和供需信息全面整合、优化配置。高层次、大范围开展经验交流、成果推荐、专家咨询、项目招标等活动,降低产学研合作的风险,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效率与水平。全面推进“锡山百人计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创造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的生活环境、创业条件和创新平台。充分发挥省“科技镇长团”的作用,将更大范围的专家学者柔性引进政府、社区、企业,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的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十二五”期间,力争新增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累计300项,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共建省、市级企业院士工作站3家以上。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我们将通过深入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计划、工业企业知识产权全覆盖计划,积极鼓励园区及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工作体系,严格按照各项要求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养高层次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提升专利产出质量,进一步提升我区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重点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重点骨干企业、大中型生产工业企业、科研机构、产学研平台等技术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全覆盖。力争到“十二五”末,每亿元GDP专利授权数和发明专利申请数(件)分别达到10件以上、3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主知识产权覆盖率达到80%—90%,工业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比值65%以上;培育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0家,知识产权示范工业园区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