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7日 星期三
在甘肃通渭县,有金银花的地方就有他的足迹

    自从以科技特派员身份派驻到通渭县清凉沅金银花产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以来,史兆辉在全县11个乡镇132个村开展金银花技术管理培训100余场次,参加培训人员1.2万余人。在他的努力下,通渭县的金银花由1株发展到现在种植面积达14万亩,形成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

◎本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李 娟 

    7月中旬,绵绵细雨中,甘肃省通渭县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科技特派员史兆辉站在通渭县常家河直湾村村民董玉玺的金银花地里,又一次跟村民聊起了田间管理的事儿。

    2019年7月,史兆辉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来到了通渭县清凉沅金银花产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开始了与金银花“朝夕相伴”的生活。“说实话,年轻的时候没干出个啥,现在老了还觉得自己小有成就。”自从2016年遇见金银花,53岁的史兆辉感觉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产业路上最早的开拓者

    工作28年的史兆辉,一直是一名“农技人”。“遇到”金银花后,他找到了施展技能的“最佳对象”。

    为确保金银花产业在通渭生根发芽,2016年10月,通渭县农业农村局牵头,抽调包括史兆辉在内的农业、林业领域中的技术骨干,成立了金银花产业办公室,负责全县范围内金银花适宜种植区域调研规划、种苗质量监察、苗木发放、栽植技术培训、田间病虫害防控等相关技术工作,为金银花产业发展打好基础。

    时下,走进通渭县常河镇直湾村董家社金银花种植点,一颗颗金银花树伫立田间,一簇簇金银花尽情绽放,75岁的董玉玺正和老伴在地里摘花,这是今年摘的第三茬花儿了。“我们俩已经摘了21天,每天摘的花能卖300元到400元。”尝到甜头的董玉玺笑着说,但是刚开始他并不这么认为。

    那时候由于没见过金银花,很多农户不愿种植,在计划种植金银花的地里抢先种上了玉米。

    面对阻力,镇、村、社干部和史兆辉没有气馁,他们分头行动。镇、村、社干部从政策层面动员老百姓,而史兆辉则从技术层面为老百姓答疑解惑、打消疑虑。在大家的努力下,董家社有近一半的农户种上了金银花。

    不能辜负农户这份信任

    史兆辉觉得,既然老百姓相信自己,就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只要一有空,他就访农家、进田间,为农户耐心讲解政策、手把手教授技术、精准对比计算收入,并从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金银花采摘整个环节都进行热情指导,全程跟踪服务,确保每棵树都管理到位,提高产量。

    现在,董家社68户社员,家家都种金银花,个个社员都能精细管理、科学种植。董家社的金银花每亩收入达到了6000余元,农户真正尝到了金银花带来的甜头和希望。“我们这一整块金银花地能管理得这么好,主要归功于科技特派员史兆辉,他付出了很多,现在我们都成老朋友了。”董家社社长董甲宝说。

    “金银花树长得大,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看到农户们喜笑颜开的面孔,我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由衷地感到高兴,很有成就感。”史兆辉深有感触地说,在他眼中,金银花成了他农技路上的“新朋友”,而他则是金银花地里农民的“老朋友”。

    开启“智慧”种植模式

    大范围推广种植金银花的问题解决了,如何提高金银花的品质、提高采摘效率、减少田间管理消耗的人力物力,这一系列问题又摆在了史兆辉面前。

    6月的通渭县李家店乡万亩金银花标准化种植基地,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一行行标准化种植的金银花田畦里,金银花树挺拔伫立。为了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李家店乡按照“统一苗木供应、统一施肥用药、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商标、统一销售和分户管理”的模式,在王家河村新建蓠架吊蔓式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800亩,在姚川村改建立杆辅助型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200亩,开启了“智慧”种植模式。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钻研,现在的史兆辉不仅是金银花产业的“土专家”,更是多项新型技术的发布者和参与者。截至目前,史兆辉团队已发布1项省级地方标准和4项国家新型发明专利。史兆辉还被评为2020年度通渭县优秀科技特派员、2021年度定西市优秀科技特派员。

    只要有金银花的地方,就有史兆辉的足迹。自从以科技特派员身份派驻到通渭县清凉沅金银花产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以来,他在全县11个乡镇132个村开展金银花技术管理培训100余场次,参加培训人员1.2万余人。2020年,他负责为全县12个乡镇3万多亩地发放金银花苗木,共计2000多万株;2021年负责为全县14个乡镇1.8万多亩地发放金银花苗木,共计1000多万株。在史兆辉的努力下,通渭县的金银花由1株发展到现在种植面积达14万亩,形成了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