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校出版社在科普图书出版领域已深耕35载,其间推出了“走进新科技丛书”“航天载人新知识系列”“科学家精神系列丛书”,以及“动植物百科丛书”等一系列佳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怎么做好一本图书?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也总结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出版社要紧跟国家政策,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凸显及时性、科普性和知识性。2021年国家出台的“双减”政策,为科普教育提供了契机。作为教育厅下属的出版社,我们凭借渠道优势,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学校的科普图书,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我们紧跟政策导向,推出了“科学家精神系列丛书”,深入挖掘科学家精神,弘扬正能量。
第二,在科普创新和传统文化传承深度融合方面,我认为应该突出本土化和趣味性。市面上很多科普读物,是从国外引进的版本,文化差异、语言差异、翻译水平差异影响了读者的一些体验,因此,我们应该多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创新,是摆在我社面前的课题。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比如设计有声书、增加互动性,以增强阅读体验。目前国内有的出版社配套了出版数字资源,除看和读的体验外,还提供听说写的互动体验,这种手段也很有必要。只有在形式创新、内容创新上进行结合,才能真正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普图书。
最后,要聚焦头部优质资源,与包括院士在内的各级专家学者紧密合作,确保科普读物的权威性和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