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那就来聊聊如何把女儿培养成自信自立自强的现代人吧。
重温“妇女节”的由来
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多少年龄为“妇女”,只是在刑法中有司法解释:14岁以下为儿童、14岁以上为妇女。《现代汉语词典》对“妇女”的解释为“成年女子的通称”。在人们的习惯认知里,18岁成年或者更年长一些算是妇女,例如“妇女能顶半边天”。无论哪种定义,“妇女”是一个中性词语,也是每一个女孩子的未来。
“国际劳动妇女节”这个节日,来源于20世纪初的一系列争取改善劳动环境、劳动条件、实现八小时工作制和获得选举权的妇女运动,是纪念各国妇女百余年来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2024年,国际劳动妇女节的主题为“投资于妇女:加速进步”。所以,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把她们培养成独立自强的人。
抵御消费主义的侵蚀
不知什么时候起,“妇女”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词语,甚至有些商家将“妇女节”改称为“女神节”。“3月8日”成了消费日,商家打出“爱她就给她买买买”的口号。
消费主义也影响到了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奉行“躺平主义”,认为女孩子“差不多就得了”“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也有一些家长奉行“富养主义”,认为只要给女孩子准备好足够的房产和积蓄,一生吃喝不愁,何须努力奋斗。
而有些自媒体为了流量,也有物化女性的趋势,宣扬把性别视为资本、把男人当成“提款机”、把人和人的关系变成纯粹的利益交换。某著名教育号在直播中,公开指导女生填高考志愿要奔着男生多的院系,找一个能赚钱的对象。
女权运动创始人之一波伏瓦曾沉痛地说:“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每一种事物都在诱使她走容易走的道路;她不是被要求奋发向上,走自己的路,而是听说只要滑下去,就可以到达极乐的天堂。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此时,我们能告诉女孩子的是,不要在消费主义大潮中自甘沉沦。
从围绕锅台到一飞冲天
古代,我国女性的地位低下,活动主要局限在家庭劳动。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就规定了3月8日为中国的劳动妇女节日,提倡男女平等,鼓励女性走向社会。在新中国,各个行业都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女性。例如,英姿飒爽的女飞行员曾经是一代青年的偶像。
1952年的妇女节这天,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女飞行员驾驶飞机飞向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时任全国妇联副主席的邓颖超说:“这也证明妇女只要打破自卑感,有信心,有勇气,自强不息,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一切工作都可以做,而且能够做好。”
在受阅典礼之后,第一批女飞行员奉命组建新的航空兵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多次执行空运任务。如今,我们有更多的女飞行员翱翔蓝天,在祖国大江南北执行空运空投、抢险救灾和科研试飞等任务。这有力地证明了男性可以做的工作,女性同样可以胜任。正如中国第一位女试飞员张玉梅所说:“过去的妇女只能围着锅台转,现在可以驾驶飞机围着地球转了。”
拆除思想的藩篱
1935年的3月8日,中国电影史上最出色的演员之一阮玲玉,因为情感被玩弄并不堪小报造谣而服药自杀,年仅25岁。
现在,社会虽然发展进步了,但是女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依然有可能遭受或多或少的压力、侮辱和诽谤。例如,去年一个女孩子因为染了粉头发,被“网络喷子”造谣而自杀。因此,我们要教育女孩,不畏强权,不惧流言蜚语,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女性可以做科研、可以办企业、可以飞向太空,可以做任何过去不可想象的工作。今天,我们可以给孩子们讲女性榜样的故事,但是要反对男女对立,正确认识网络上挑动男女对立的言论,无论男女都要接受教育,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并且学习协作,互相尊重,共同对抗狂风暴雨,拆除思想的藩篱,勇敢闯出一片天。
(作者系教育科普作家、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