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2日 星期五
“三体人”在地球人的视网膜刻上“你们是虫子”,并非意味着“灭亡般”的人生危机。毕竟,虫子与人类是地球文明亿万年来从无到有,经历了生死存亡的命运共同体。三体不是人类的末日,就像虫子历来未被我们消灭。人类应该像鲁迅说的那样以“虫”为师,学习虫子的团结精神与顽强生命力,才能拥有超越“三体文明”的勇气和“人间正义”。
《三体》里的“虫子”与史强
□ 刘为民
面对“三体”的人与虫。
(图为作者用AI绘图工具制作)

    在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笔下的“三体”文明中,“三体人”在地球人的视网膜上刻上了“你们是虫子”。汪淼和丁仪认为这不仅是古代“黥刑”般的羞辱,更意味着人类末日的到来,他们开始自嘲自卑、酗酒抛书、自暴自弃乃至颓废绝望。关键时刻,刑警队长史强厉声发问:“地球人与三体人的技术水平差距大呢,还是蝗虫与人类的技术水平差距大?”引导他们从生物进化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看待问题,三体不是人类的末日,就像蝗虫从来未被我们消灭。

    这当头棒喝让汪淼和丁仪慨然猛醒。按照电视剧《三体》的设定,虫子与人类的差距要远远大于人类和三体世界的差距。仔细想来,确实如此。

    虫子种类繁杂,蜕旧化新,多不胜数。有数据显示,现存地球昆虫总量约为7亿亿,是昆虫以外其他物种总量的7倍左右,且虫子已经存在了4亿多年,其间地球经历几番生物灭绝,大小冰川、天灾地祸数不胜数,但“虫子们”向死而生,至今仍生生不息。人类也曾经想尽一切办法“灭虫”,火烧水淹杀虫剂,改造基因除虫卵……但至今虫子仍像《三体》电视剧画面里表现得那样“触目惊心”,它们成群结队,肆意飞舞,遮天蔽日,翱翔于天地。可笑的“三体”文明把地球人看做“虫子”,只能说明其偏见无知、狂妄自大。

    明白这些之后,汪淼和丁仪不禁对史强表达敬意,并联手举“啤”浇酒遥祭“虫”魂。

    虫子,虫子——这也是鲁迅笔下重要的“意象”,是他认为应该“师法”的对象。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科技传播史上,鲁迅最早关注“虫子”的科普教育和知识推广,并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他高度评价法布尔的《昆虫记》“很有趣,也很有益”,是写“昆虫生活”的“楷模”。他还具体描绘“冬天万物都伏藏了,虫子都藏在地下了,春雷一响,惊眠起蛰,把那些昆虫都惊醒了。植物惊醒了,昆虫也惊醒了,人也醒了,什么醒了?你的感情就醒了。”这里,“醒了”的是人类感情。

    鲁迅还饱含深情地回忆“油蛉”“蟋蟀”们如何活跃在自己童年时代的“三味书屋”与“百草园”——这早已是中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名篇。还有“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小青虫”。对于苍蝇和虫蛆,鲁迅也肯定“它们的运命是长久的,还要更繁殖”。他特别指出“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这里显然是联系社会现实与文化批判,鲁迅特别昭示古今君子“殊不知便是昆虫,值得师法的地方也多着哪”。的确,古往今来,人们往往忽视这个难能可贵的观照视点——以“虫”为师。

    目前,以地球生物为基准,推想宇宙未来时空及生命形态的文艺作品方兴未艾。国际上“宇宙生物学”(Cosmobiology,或称空间生物学Space Biology)等理论研究,也逐渐引起学界关注。各类高科技日新月异,发展迅猛,尤其是近来关于“脑机接口”与“AI”功能的滔天舆情,语涉各类“虫子”及“虫子”感,有人惶恐不安,唯恐人工智能会颠覆世界,却又忽视了史强面对“三体”文明的威逼,所表现出的刚毅与忠勇。

    当汪淼对“三体”文明安排的“倒计时”及未知世界满怀恐惧,甚至绝望时,正是这位刑警队长,在自己胸口也绑定“倒计时”,并表示“如果你归零了,我也跟着你一起归零”。刘慈欣笔下的史强正是“强”在这里,他拥有超越“三体文明”的勇气和“人间正义”。这也正是人类进化和文明社会发展必不可缺的永恒动力,也培养、孕育着更加深刻而超越了“思想钢印”式的中国科幻文艺。

    (作者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