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了一间书店。我不是文化大家,也不是编剧、作家,但我开了一间书店。
2015年,我从银行辞职,开始创业,经历了从意气风发到犹豫不决再到坚定前行的过程。
“文化这碗饭不好吃”
2017年,当我结束第一个创业项目,开了一间书店时,我的父母和曾经的投资人都不理解。我妈一直叹气:好好的工作不干。曾经的投资人也问我“是不是准备开始养老了”。还有一些关心我的人跟我说,还是得找一些能赚钱的事情去做。
书店不赚钱,这似乎已经是一个共识。
但是我想先跟大家讲讲另外一些故事。
2016年,我做“民间”这一项目时,采访了很多手艺人,他们的很多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其中有位百岁老人的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98岁的他住在养老院里,采访他时,他跟我说:“年轻人,文化这碗饭不好吃……我年龄这么大,其实早就可以死去了,但我还想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精通书法的他,直到去世前一天还在练习书法。
外卖小哥的精神家园
开了书店以后,我们模仿“解忧杂货铺”开设了无忧箱,经常会收到一些客人的匿名信,讲述生活的苦处,也会一封一封地给他们回信。虽然我不是心理专家,也不是情感专家,但还是希望自己认真思考的一些建议能够帮助他们。
书店开业一年多时间里,我们组织了200多场沙龙,让各行各业的人来分享知识。在沙龙结束后,经常有一群人围着沙龙讲者讨论某一个观点、某一本书。我觉得那是很美好的时刻,是人类智慧闪耀的时刻。
2018年底,有一个外卖小哥在快关门的时候来店里还书。起初我以为他是帮哪个客人跑腿过来还书的,结果发现他自己就是书店的年费会员,而且已经续费一次,坚持每半个月读两本书,趁着送外卖路过,进来还书再借书。我以前一直以为,我们服务的客户是所谓的“中产阶级”“文青”,却没有想到有这样的一位客人、一位读者。
这些都是让我记忆犹新并且欣慰、感动的瞬间。
“文化这碗饭不好吃”“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在这个大家都忙着追求成功的年代,这两句很“情怀”的话,能够让我真切感受到快乐的事情,是那种或许可以影响到别人的生活所带来的成就感。
书店创始人的“志”与“道”
回到前面的那个话题——书店不赚钱。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商业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有些大、有些小。书店已经存在了千年,那就一定有存在的理由。而且,世界上也有能赚钱的书店。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有书店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然。即使过去所有的书店店主都是用自己的亏本延续了这个行业,那我也愿意成为这意义非凡的行业中的一员。
因为除了赚钱,还有很多让生活有意义的事情,更何况我有信心让书店赚到钱,因为我想让我的书店存在下去。
以前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创业,价值观是什么。当时觉得这是一个很虚无的说法,后来理解了,其实每一件事情都有很多动因,可能纯粹为了赚钱,也可能是为了获得成就,也可能是想为社会做一些事情,这个动因就是价值观。
这个世界很大,每一个人都很渺小。在这么大的世界里找到一群人共事,确实是需要他们有一致的动因。前辈经常提起“志同道合”,这里的“志”和“道”就是价值观——我希望能够为一座城市、一个社群带来一些不同;合伙的朋友希望他女儿成长中有一座书店相伴,能聚拢一群志趣相投的人,这便是我们一起开设这间书店的创始人的“志”与“道”。
通过书店“链接”人与生活
书籍浩如烟海,总有一些有趣的字句能够让人会心一笑;更由于书的多种多样,能够通过书将各种生活方式、文化创意连接在一起,带入人们的生活。
我们的无料书铺,就是期望通过精致的书空间,连接各种有趣的人,发现有创意的产品,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籍,营造舒适的休闲场所,让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初遇的新鲜感、相见恨晚的邂逅在这里发生,并且进入与我们产生联系的每一个人的生活。
我们书店的团队成员都非常年轻,年轻到我是最老的“老骨头”。所以在这些年轻的生命最富有价值的年华里,我们希望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让我们的努力和奋斗成为能够影响社会的一部分。如果能够通过书籍,让人们感到快乐、改变一些人的生活,甚至影响一座城市的文化,我们觉得这是一种“功德无量”。
做一间99年的书店
在2019年,我们决定把无料书铺做成全国知名书店品牌,这是我们的小目标,因为我们希望尽可能多地影响别人。
在这间书店开设伊始,我们就开始倒计时——我们要做一间99年的书店,在成为百年老店之前结束自己的使命。这是我们的大目标,实现我们理想与价值的大目标。
鲁宾斯坦说:每座城市都应该有一间好书店。
因为书店会成为这一座城市的小小灵魂。
每个人行走江湖都有一套自己的行为准则。在我辞职创办第一家公司时,我就在团队手册里写下一句话:我并不奢望能够改变世界,但我希望因为我们的存在,让身边的社群变得有所不同。
直到现在开了书店,这个初衷依旧没有变化,而且变得更加具体,更知道该去做一些什么,那便是——开一间书店,影响一群人。
(作者系无料书铺创始人、新阅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
(压题图片为无料书铺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