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
今年8月8日是我国第15个全民健身日。2009年,为了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国务院批准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这是促进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目标迈进的需要,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强身健体的需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愿每个家庭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快乐、健康地投身体育健身活动。
心理伤害会阻碍健身
著名健身教练刘畊宏带过不少年轻人做体能训练,他发现,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运动能力,还需要来自教练的鼓励。他在《练就自由》一书中写道:“很多人不爱运动,不是因为运动本身,而是因为其他的心理伤,比如童年不好的经历、来自父母或工作的压力等,所以他们会选择一些不健康的方式来调节心情或隐藏苦恼。”所以,对家长来讲,要能够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才能够帮助他们从心到身的全面改变。
对待孩子的运动,父母往往有三种不良方式:打压、嘲笑和否定。有的父母自己有很好的运动习惯,就会对孩子说:“我行,你怎么就不行?别人都可以,你怎么不可以?”还有些父母自己不爱运动,反而对孩子要求很高,并简单粗暴地给孩子贴标签:“我看你就是懒,就是没毅力,就是自甘堕落。”长此以往,孩子会以逃避、拖延的消极对抗方式,来抵御父母对自己的心灵伤害。
鼓励才是前进的动力。父母应该不比较、不打压,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健身方式,通过不断的肯定来强化他们的健身习惯。同时,父母也要帮孩子找到适合的健身教练,如果遇到不断否定、打压甚至体罚孩子的教练,一定要坚决换掉。不久前有新闻报道孩子在武术学校里被教练打死的极端事件,这就警示父母要改变一些固有观念,例如让孩子运动越严酷越好。
缓解运动的心理压力
当孩子对自己的健身运动不那么有信心时,会出现焦虑、紧张和逃避的心理。对此,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肥胖防控分会副主任委员励丽提出三分钟注意力练习和两种运动选择来缓解压力。
三分钟注意力练习:第1分钟想象自己最害怕最焦虑的场景,尽情地体验这种紧张不安的感觉;第2分钟想象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尽情地亲近大自然;第3分钟再次把注意力放到焦虑的感受上来,这时身体会逐渐放松、情绪舒展。这种类似冥想的放松方法,可以通过把纷飞的思绪集中到单一的焦点上,通过注意力的转移间接做到情绪的宣泄和释放,对其他紧张环境也适用。
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到坚持运动下去的内在动力,如果只是外在规定、被动坚持,健身就会导致持续的焦虑和痛苦,必须要让孩子体验到激发内在潜力的乐趣,形成正向的反馈。所谓正反馈,就是每次的付出都能够满足自己的心理预期,运动之后能够释放压力,心情愉快,或者得到周围人的鼓励和赞许、看到了自身的变化,这样才会爱上健身、享受健身。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运动选择有两个原则,第一,做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运动,比如说打篮球就比跑步更能够释放压力。因为跑步时,腿虽然在运动,但大脑可以东想西想,不能够完全集中精力,也就做不到运动之后完全的放松。第二,选择平时很少练到的运动类型。新鲜的事物更能引起人的兴趣。人类的运动包括走、跑、跳、投、攀、爬、登,除了常见的快走、跑步,还有跳绳、蹦床、投篮、攀岩、爬行都值得尝试。家庭健身时,大人可以和孩子一起跳蹦床,或者模拟动物一样在地上爬行,类似这样改变我们熟悉的运动方式也能带来新奇感和成就感。
再比如很受年轻人欢迎的街舞、拳击、室内攀岩或者传统的运动武术、踢毽子、舞狮子……只要不断去尝试,就能够拥有多巴胺分泌带来的愉悦感。
和孩子一起运动的过程不只是身体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亲子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所以,让我们倾听孩子内心的需要、了解不同人的身心特点,一起改变生活方式,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通过健身获得健康,通过自律实现自由,最终实现对自己身体和人生的掌控。
(作者系科普作家、金牌阅读推广人)